[实用新型]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8639.4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6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董耀文;王国齐;王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4 | 分类号: | E02D13/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桩打设 导向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板桩围堰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铁路、市政等桥梁工程在我国普遍修建,对于水上施工采用钢板桩围堰进行隔水的施工工艺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钢板桩围堰施工时其最大的困难在于钢板桩插打垂直度、平面位置的控制。采用普通工艺施工经常出现钢板桩插打偏位、倾斜等现象,特别是在水上施工由于水流的影响导致钢板桩插打定位更加困难,如何更为有效的提高钢板桩插打垂直度、平面位置的控制精度显的尤为重要。对于普通的施工工艺存在以下几大缺陷:
一、钢板桩插打时,均依附于围囹,而围囹在钢板桩的插打空间中只能起到一个方向的限位效果,即空间中另外三个方向没有限位呈自由状态,这样钢板桩的空间位置很难得到保障。
二、普通施工工艺中,为了控制钢板桩倾斜度,经常采用多道围囹施工的形式。即将钢板桩靠紧每道围囹,行成多点共线的情况来控制钢板桩垂直度,如只有一道围囹则再附加临时围囹。如此消耗临时材料量较大,且每道围囹处还需人工用钩子拉住钢板桩使其紧靠围囹,施工安全系数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旨在解决目前钢板桩插打施工时,钢板桩插打的垂直度、平面位置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具有钢结构行走小车,所述钢结构行走小车底部设置有四个滑轮,每个滑轮侧面各设置有一安装在钢结构行走小车上的固定锁扣,所述钢结构行走小车上面中间位置焊置有带折角的限位板,限位板背部和折角处设置有加劲板。
优选的,所述加劲板共有六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这种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可以在钢板桩插打过程中使钢板桩依附于小车限位板,空间三方向限位打设,且钢板桩插打结束后该实用新型可在围囹上自由移动,为钢板桩打设垂直度、空间位置控制上提供了很多好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结构行走小车;11、滑轮;2、限位板;3、加劲板;4、固定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一种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具有钢结构行走小车1,所述钢结构行走小车1底部设置有四个滑轮11,用于钢结构行走小车1在钢围囹上滑行,为了将钢结构行走小车1固定在钢围囹上,每个滑轮11侧面各设置有一安装在钢结构行走小车1上的固定锁扣4,所述钢结构行走小车1上面中间位置焊置有带折角的限位板2,用于钢板桩打设时的限位导向,限位板2背部和折角处设置有六块加劲板3,用于保证限位板2的稳定性。
其具体使用方式如下,在打设前先将钢结构行走小车1移动就位,锁紧固定锁扣4,将钢结构行走小车1固定在钢围囹上,钢结构行走小车1固定好后将钢板桩沿限位板2内侧插入,钢板桩处于可上下自由移动,水平方向处于被限位的状态,待钢板桩插打到位后,将固定锁扣4打开,钢结构行走小车1移动至下一片钢板桩位置。
这种钢板桩打设导向定位装置可以在钢板桩插打过程中使钢板桩依附于小车限位板2,空间三方向限位打设,且钢板桩插打结束后该实用新型可在围囹上自由移动,为钢板桩打设垂直度、空间位置控制上提供了很多好处。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8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处理地基的搅土注浆装置
- 下一篇:风能发电装置与桥塔一体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