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缸与踩锥机体的新型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9464.9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贵士利;崔永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林美封头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21/10 | 分类号: | F16B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圣清 |
地址: | 430108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体 新型 连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踩锥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油缸与踩锥机体的新型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油缸在装配在踩锥机体时均是采用螺丝进行连接的。然而,采用螺丝连接时必须要在机架和油缸上面打孔、锥丝,其加工工序复杂、不方便,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孔与孔要挤,可能上螺丝也很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使用螺丝,并且安装方便的油缸与踩锥机体的新型连接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缸与踩锥机体的新型连接组件,包括定位圈与多个支撑板,所述定位圈固定在所述踩锥机体的顶梁底部表面上,所述定位圈的内径大于所述油缸的直径;多个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油缸的外壁上,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端面顶抵在所述油缸外壁的卡位上,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端面设置在所述踩锥机体的顶梁顶部表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梁的顶部表面上还设有垫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端面顶抵在所述垫板的顶部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直角梯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梁上设有用于所述油缸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圈中的通孔a和所述垫板中的通孔b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圈与支撑板实现油缸与踩锥机体的装配,无需使用螺丝,具有安装方便等优点。在装配时,先将定位圈焊接在踩锥机体的顶梁底部表面上,采用外部设备在顶梁表面的中间位置上形成一个与定位圈的内径相同大小的通孔,运用钢丝绳将油缸移动至顶梁的顶部,并将油缸其底端设置在定位圈中,再通过多个支撑板将油缸卡在踩锥机体的顶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油缸装配在踩锥机体上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定位圈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垫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支撑板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油缸 2-顶梁 3-定位圈
4-垫板 5-支撑板 6-通孔a
7-通孔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缸与踩锥机体的新型连接组件,包括定位圈3与多个支撑板5,定位圈3固定在踩锥机体的顶梁2底部表面上,定位圈3的内径大于油缸的直径;多个支撑板5设置在油缸1的外壁上,支撑板5的顶部端面顶抵在油缸1外壁的卡位上,支撑板5的底部端面设置在踩锥机体的顶梁2顶部表面上。支撑板的形状为直角梯形。
在踩锥机体的顶梁2顶部表面上还设有垫板4,支撑板5的底部端面顶抵在垫板4的顶部表面上。
在踩锥机体的顶梁上设有用于油缸贯穿的通孔,通孔的位置与定位圈3中的通孔a6和垫板4中的通孔b7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圈与支撑板实现油缸与踩锥机体的装配,无需使用螺丝,具有安装方便等优点。在装配时,先将定位圈焊接在踩锥机体的顶梁底部表面上,采用外部设备在顶梁表面的中间位置上形成一个与定位圈的内径相同大小的通孔,运用钢丝绳将油缸移动至顶梁的顶部,并将油缸其底端设置在定位圈中,再通过多个支撑板将油缸卡在踩锥机体的顶梁上。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熟悉此项技艺的专业人士.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之后,自然能依据实际的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加以变化。因此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同等变化与修饰,曾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林美封头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林美封头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94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轮胎螺帽
- 下一篇:一种铆合力增强的铆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