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灯灯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9485.0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9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谷高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F21V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灯 灯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灯灯罩。
背景技术
灯具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不论是室内还是户外都可见到灯具的设置,通过灯具的设置可达到照亮活动视野的功能。传统的灯具所使用的灯罩结构时往往都比较复杂,当灯具中的灯泡损坏且需对其进行更换的时候,灯罩的安装以及拆卸都比较麻烦。此外,人们为了能够使照明区域达到较好的亮度,通常都是直接使用较大功率的灯具以达到此目的。但是,使用大功率的灯具会相应地消耗较大的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且可以节省能源的筒灯灯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筒灯灯罩,包括散热外壳、底盘和银纳米反光膜,散热外壳包括壳体和凸沿,凸沿位于壳体的一端,底盘包括面板,凸沿与面板相卡合,银纳米反光膜设于壳体内。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凸沿与面板卡合实现散热外壳与底盘的连接,使得这种筒灯灯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银纳米反光膜使得筒灯灯罩的灯具的反光效果更好,灯具更加明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沿上设有第一开口,面板上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设有第三开口,第一开口处的凸沿与第三开口相卡合。其有益效果是:凸沿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设置会将凸沿分段,位于该第一开口处的凸沿卡合在第一凸台的第三开口处,从而实现散热外壳与底盘的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上还分别设有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直径小于第二凸台的直径,第一凸台位于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其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这种结构的底盘,所以散热外壳的凸沿卡合在第一凸台上后可以更加地牢固,同时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共同对凸沿起到限位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以及第三凸台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有益效果是:由于面板、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以及第三凸台为一 体成型结构,所以整个灯罩的组装简单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台的数量为4个,凸沿上的第一开口的数量为4个。其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的第一凸台和凸沿之间的卡合更牢固,从而实现散热外壳与底盘的紧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口为锯齿结构。其有益效果是:当凸沿卡合在这种结构的第一凸台中时,由于锯齿结构的第三开口有较大的摩擦力,所以使得凸沿和第一凸台之间的卡合更加紧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绝缘连接头,绝缘连接头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壳体未设有凸沿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凸台,第四凸台上设有第二通孔,绝缘连接头套设于第四凸台上,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匹配。其有益效果是:绝缘连接头可以使得灯罩更加安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凸台、壳体以及凸沿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有益效果是: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方便灯罩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透明板,透明板设于第三凸台上。其有益效果是:透明板设置在第三凸台上,可以使灯光扩散并可以防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筒灯灯罩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散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银纳米反光膜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银纳米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筒灯灯罩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7,一种筒灯灯罩,包括散热外壳2、底盘4和银纳米反光膜3,散热外壳2包括壳体202和凸沿203,凸沿203位于壳体202的一端,底盘4包括面板401,凸沿203与面板401相卡合,银纳米反光膜3设于壳体202内。从图1上看,凸沿203位于壳体202下端,凸沿203上设有第一开口2031。底盘4包括面板401,该面板401呈环形,中间为开口结构,面板401上设有第一凸台403,第一凸台403设有第三开口4031,第一开口2031处的凸沿203与第三开口4031相卡合。凸沿203设有第一开口2031,该第一开口2031的设置将凸沿203分段,位于该第一开口2031处的凸沿203刚 好卡合在第一凸台403的第三开口4031处,从而实现散热外壳2与底盘4的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谷高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谷高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9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