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9927.1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7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柳青;徐荣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柳青;徐荣振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腕戴式触控 智能 电话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持式移动电话(俗称手机)这种无线通信设备绝大部分都是手持的,一般被放在衣兜或是包内,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会被放在手上。因此,这种设备常会出现被盗、不小心摔落、未及时接听到来电等情况,给使用者造成了许多不便。所以,人们更需要一种既携带方便,功能又较为全面的无线通信设备。
目前已经知道的用于解决此问题的腕戴式移动电话主要存在如下几个缺点:1.外形结构较为复杂,如按键较多;2.需要辅助设备的支持,如支座、手环等;3.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较为复杂,影响了对设备的体验;4.不能与现有的手机技术结合,如应用软件的支持;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触屏手机的普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因此,完全可以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腕戴式移动电话的设计中。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合触屏技术和智能操作系统的腕戴式电话,该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由主体机、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组成,且本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装载有能安装应用程序的智能操作系统。
在主体机的壳体表面,有触摸屏、屏幕开关按键、扬声器、麦克风、机盖。其中,触摸屏为支持触控技术的电阻屏或电容屏,使用者用手触摸屏幕对智能操作系统发出用户指令:扬声器用于播放智能操作系统发出的声音,如来电铃声、音乐播放等;麦克风为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屏幕开关按键用于控制触摸屏的开启与关闭;机盖为可拆卸的,以便取出电池或放入用户识别模块(SIM或UIM)芯片。
在主体机的内部,包含有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重力感应器、光线感应器、电池、用户识别模块(SIM或UIM)芯片。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具有基带模块,适合于处理、发送和接收数字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具有无线网络接收模块,用以支持无线局域网传输协议Wi-Fi;蓝牙通信模块,用以连接蓝牙兼容设备,如蓝牙耳机;重力感应器,用以检测主体机的运动,例如,当使用者接收到来电时,通过摇晃本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使重力感应器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接听来电的功能;光线感应器,能检测到所述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弱,例如,当使用者在户外时,光线感应器检测到强光,从而实现自动增强触摸屏亮度的功能。
第一腕带上嵌有听筒,用于接听通话中对方的声音。第二腕带的一端为USB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为电池充电,也可以将本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连接到电脑或其它设备上。
不论本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是戴在手腕上,还是放在手中,均能直接拨打或接听电话。另外,使用者还能通过安装在智能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自由收发文字、图片及语音信息,查看天气预报,听音乐,与电脑或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不仅可以实现当前主流的手持式移动电话的主要功能,而且还具有轻便易携、使用方便、安全智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完全伸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3是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侧面的示意图。
图4是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的主体机部分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1.主体机,2.第一腕带,3.第二腕带,4.触摸屏,5.屏幕开关按键,6.扬声器,7麦克风,8.机盖,9.听筒,10.USB接口,11.腕带扣,12.腕带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由主体机(1)、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组成,且本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装载有能安装应用程序的智能操作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柳青;徐荣振,未经陈柳青;徐荣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9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