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显影麻醉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0130.3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兰天星;卢言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市兴华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显影 麻醉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麻醉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显影麻醉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硬膜外神经阻滞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常使用带显影线的麻醉导管进行操作,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术中易于观察、术后便于硬膜外镇痛等优点;但这种导管存在诸多缺点,由于尺寸小容易卡在骨缝中,在取出时如果患者的体位不当或麻醉师操作不当会导致麻醉导管断裂,致使导管残留在人体内;残留的导管会导致患者产生头痛、腰痛等一系列后遗症,这时需要在术后找出残留物并将其取出,但残留导管的尺寸小且常在皮下较深处难以用肉眼观察,而传统的单条显影线麻醉导管在X光机下可找到残留位置较浅的导管,残留位置较深的导管在X光机下则无法识别,难以取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导致麻醉成功率低、安全性差;同时,由于显影线与导管材料的物理性能不同,共挤后导管会朝向或背向有显影线的一侧弯曲,临床使用中易打折导致导管腔堵塞,影响麻醉效果,操作过程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麻醉成功率低、安全性差、难以识别和操作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显影麻醉导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显影麻醉导管,它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前端设有侧出药口,导管的后端与导管接头连接;其要点是所述导管的管壁内周圈设有均匀分布的3-6条显影线;所述导管上设有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由于导管上设有刻度尺,医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导管的插入深度;同时,导管的管壁内周圈均匀设有的显影线,能防止导管发生向一侧弯曲不易观察的现象,显影仪可清楚的识别导管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麻醉成功率低、安全性差、难以识别和操作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剖视放大图。
图中1、导管 2、显影线 3、导管接头 4、刻度尺 5、侧出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的前端设有侧出药口5,导管1的后端与导管接头3连接;所述导管1的管壁内周圈设有均匀分布的3-6条显影线2;所述导管1上设有刻度尺4。
本实用新型导管中的显影线可设置为2-10条,以3-6条为最佳,并均匀分布在导管的内壁中,显影仪可以清楚的识别显影线的位置,显影效果好,即使断入体内较深的部位医生依然可借助显影仪辨别其残留位置,方便取出;而且,与原有显影线在导管外壁的麻醉导管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线设在导管管壁内部,管壁更光滑,临床使用中不易打折,不会导致导管内腔堵塞,提高了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并且减少了创伤对药物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市兴华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临沂市兴华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0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