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1105.7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3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区瑞轩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04 | 分类号: | F22B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28511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资源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规能源;余热资源可用于发电、驱动机械、加热或制冷等,因而能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同时可减轻对环境的热污染。我国工业企业的余热利用潜力很大,余热利用在当前节约能源中占重要地位,但我国工业企业对余热的回收利用还很不充分,很多工业企业对带有热量的废料、废渣不实施余热回收利用,比如燃烧后的煤渣,其燃烧后还会带有一定的热量或本身并未充分燃烧,其还具有相当大的余热回收利用价值;若不做余热回收处理,直接当无用的废料、废渣处理掉,不仅会浪费掉能源,直接增加企业的成本,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将废渣的余热转换为热蒸汽,以供其他设备继续使用,其高效的回收了废渣的高温显热,减少了废气、废热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储液罐及设于所述储液罐下方的加热器,所述储液罐的内腔与所述加热器的内腔通过传热装置相通;所述储液罐上设有进液管及蒸汽输出口,所述加热器设有热废渣进口及排渣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传热装置为多个传热管或/和传热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液罐上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液罐上还设有压力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器上还设有排烟除尘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器还设有用于清洗加热器内腔的清洗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液罐上还设有人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液罐下端还设有排污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蒸汽输出口上设有安全阀及控制所述蒸汽输出口开闭状态的控制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工作时,通过进液管向储液罐中添加水,通过热废渣进口将热废渣装入加热器中,随着热废渣的热量在加热器内的散发,加热器的内腔中的温度即会升高,然后通过传热装置将加热器中的热量传送到储液罐中,实现对储液罐中的液态水进行加热,使液态水吸热变成蒸汽,蒸汽再通过蒸汽输出口输送到其他需要热量的设备处继续使用;该过程高效的回收了热废渣的高温显热,减少了废热、废气的排放,不但充分利用了能源,实现了节能减排,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另外,所述储液罐上还设有液位传感器及压力表,其可对储液罐中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所述储液罐上还设有人孔,其有便于人员进入储液罐内部进行检查、维修及杂物清除;所述加热器上还设有排烟除尘器,其可减少灰尘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能高效的回收热废渣的高温显热,减少废热、废气的排放,充分利用能源,实现节能减排,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清洁及维修也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综合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储液罐1及设于所述储液罐1下方的加热器2,所述储液罐1的内腔与所述加热器2的内腔通过传热装置3相通;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进液管11及蒸汽输出口12,所述加热器2设有热废渣进口21及排渣口22。
需要说明的是,储液罐1中设有液态水,优选地,储液罐1为卧式的;所述进液管11的进液口设于所述储液罐1的侧端,所述进液管11通入所述储液罐1的内腔内,所述蒸汽输出口12设于所述储液罐1的上端,所述蒸汽输出口12设有多个;所述热废渣进口21设于所述加热器2的侧端,所述排渣口22设于所述加热器2的底端,所述热废渣可为煤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区瑞轩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高明区瑞轩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11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冲刷防漏汽手孔封头的新型集汽联箱
- 下一篇:大功率LED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