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1474.6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6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峰;杨祖明;王达伟;孙建宇;朱惠;程娴;谢红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4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连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用的电源连接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及环保的需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此,在车辆行业,新能源车辆技术飞速发展,目前较典型的为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车。图1中示例了一种常用的混合动力车的能源供应示意框图,其中,标号1为二芯连接线,主要用于直流发电机、蓄电池组、变频器之间的电力传输;标号2为三芯连接线,主要用于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电力传输。现有技术中,对于该类连接线已有研究。
授权公告号为CN201689720U、名称为电动汽车充电用屏蔽综合软电缆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电缆具有电力缆芯、包带层及外护套,包带层之间与外护套之间设有总屏蔽层,这种线缆空间占用大,且不利于线缆的散热。
授权公告号为CN202816452U、名称为轻便型抗干扰车载信号扁型电缆的中国专利,采用将屏蔽层包覆在多个导体外、在屏蔽层外包覆护套的方式来实现屏蔽,实际上导体在连接处需要分离,因此,无法实现连接处的屏蔽。授权公告号为CM202749101U、名称为电动汽车用综合电缆的中国专利,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新能源汽车中,当汽车采用电力起动或制动时,瞬间的电流冲击达正常时的3-8倍,因此,瞬间的电流会对于汽车内的电器及车外的电器产生电子污染,重者会影响其正常使用,为此,需要对于连接线进行有效屏蔽,以隔绝或减少连接线对外部的影响。另一方面,瞬间的大电流会使连接线瞬时大量发热,需要将热量及时排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线,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其制造方法。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多根单芯连接电缆、将多根单芯连接电缆连接起来的粘结层15;单芯连接电缆包含位于中央的导体11、以挤塑方式包覆在导体之外的绝缘层12、包覆在绝缘层之外的屏蔽层13、挤塑包覆在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14。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连接电缆为两根或三根。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连接电缆为两根时,两根单芯连接电缆的护套层是相外切放置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位于两根单芯连接电缆的护套层相外切位置的上方及下方。
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上具有撕裂口16。
再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在任一横截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单芯连接电缆的导体的中心的连线过两根单芯连接电缆的护套层的切点,且撕裂口的轴线与过该切点且与连线垂直的直线相重合。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连接电缆为三根时,三根单芯连接电缆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缆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缆的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位于相邻的两根单芯连接电缆的护套层相外切位置的上方及下方。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上具有撕裂口16。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连接电缆为三根时,三根单芯连接电缆三角形放置,且三根单芯连接电缆的护套层是两两相外切的, 在任一横截面上,依次连接三根单芯连接电缆的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呈现一正三角形形状。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位于相邻的两根单芯连接电缆的护套层相外切位置的外侧。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上具有撕裂口16。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5-12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导体单体,再将多根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阻燃交联聚烯烃或阻燃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编织铜丝或铝丝或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当是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时,是采用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绝缘层外的,且螺旋包覆的方式是周向对外是完全电屏蔽的,即相邻的铝带或铝塑带之间是有搭接的;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08—0.2mm;优选为0.08mm、0.13mm、0.1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1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