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和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1954.2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8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韩术亭;庞龙亮;周勇;龙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施娥娟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送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泵车及其输送管的布置。
背景技术
在将混凝土或者其他被输送物料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的泵送设备中,该泵送机构上用于执行输送任务的管道称为输送管,其起着输送、导向输送物的作用,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输送压力。图1至图3展示了一种泵车及其输送管的布置,其中输送管从泵送系统的料斗出料弯头1出发,经过两个90°改制弯头(即图中的第一弯管接头2和第二弯管接头4)后变成与泵车的车身6大致平行的方向沿着车身6朝向回转台7向前传输。然而,输送管的这种走向和布局,往往容易挡住泵车中的料斗及支腿尾灯,因而需要绕过障碍物。这就造成混凝土或者其他被传输物料的传输管道长,传输线路弯度大,从而输送物料对输送管内的局部冲击大,造成泵送设备的整体振动大,磨损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以及具有该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的泵车,能够优化输送管的布局,使得输送管的总长度减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中的输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管接头、斜管段、第二弯管接头和连接管段,所述第一弯管接头连接到所述泵车后部的料斗出料弯头,所述斜管段向上倾斜布置以连接于所述第二弯管接头,所述连接管段向前延伸至回转台,其中,所述料斗出料弯头设置为使得该料斗出料弯头的出料口朝向斜上方。
优选地,所述料斗出料弯头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并且倾斜角度小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管接头的两端端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管接头的两端端面之间的所述夹角为95°~120°。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段基本沿所述泵车的纵向延伸。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泵车,该泵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中,针对泵车中常见的将泵送系统的料斗出料弯头大致水平设置,将该料斗出料弯头改变为朝向泵车车身的上方倾斜,这样能较为轻易地绕过料斗及支腿尾灯等障碍物,并且缩短了输送管的总长度。此外,可将常见的90°改制弯头的弯曲角度加大,以缓和输送管内的泵送物料的局部缓冲力,减小泵送设备的整体振动和磨损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沿A向的局部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沿A向的局部视图;
图6为图4中的泵车输送管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料斗出料弯头 2 第一弯管接头
3 斜管段 4 第二弯管接头
5 连接管段 6 车身
7 回转台 ɑ 倾斜角度
β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19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柱或钢柱安装固定可调装置
- 下一篇:预埋套筒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