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乌龙茶打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4169.2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9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钟圣贵;孙智敏;詹华彬;钟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市芙蓉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龙茶 打末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乌龙茶打末机。
背景技术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 并相继扩展至广东、台湾, 生产历史悠久。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含有较为丰富的咖啡碱、茶多酚、茶多糖、维生素C及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铁、锌等矿质营养元素。饮用乌龙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功能,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抗疲劳、降血脂、降血压等均有一定功效。多年来, 乌龙茶的生产制作工艺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在乌龙茶杀青过程中,茶叶会产生一些焦末,因此在杀青后需要马上进行焦末分离。目前乌龙茶打末主要靠人工摔打来实现,每袋杀青叶打末至少需摔打5 次以上,做茶季节每天至少需摔打250 次以上,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不利于规模化生产,且不同操作员打末力度不同,打末效果不同,焦末分离彻底与否,直接影响茶叶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乌龙茶打末主要靠人工摔打完成,浪费劳力物力,且人工打末效果个体差异影响茶叶品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末效果一致并能有效实现焦末分离的乌龙茶打末机。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乌龙茶打末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电机连接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机架上部的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专用打末袋,机架前部设有打末台,所述打末台上部台面为圆弧形,打末台下部台面的延长线与专用打末袋旋转轴中心线相交,打末台下部台面设有若干凸棱。
所述旋转轴上固定专用打末袋的对应位置设有平衡装置。
所述专用打末袋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打末时,将茶包装入专用打末袋里,由电动带动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带动旋转轴转动,专用打末袋旋转时,打在打末机的打末台上,打末台上部台面为圆弧形,减少了专用打末袋的磨损量,且打末台下部台面的延长线与专用打末袋旋转轴中心线相交,这样打末台平面与专用打末袋的线速度垂直,可使专用打末袋发挥最大的冲击力,结合打末台下部台面的凸棱,有效的增强了摔打力度,使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焦边分离,节约了原有乌龙茶打末工序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且打末效果一致并能有效实现焦末分离,提升了茶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种乌龙茶打末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电机2,电机2连接传动装置3,所述传动装置3与机架1上部的旋转轴4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4上固定有专用打末袋5,机架1前部设有打末台,所述打末台上部台面6为圆弧形,打末台下部台面7的延长线与专用打末袋5旋转轴中心线相交,打末台下部台面7设有若干凸棱8。所述旋转轴4上固定专用打末袋5的对应位置设有平衡装置9。所述专用打末袋5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当需要打末时,将茶包装入专用打末袋5里,由电动2带动传动装置3,传动装置3带动旋转轴4转动,专用打末袋5旋转时,打在打末机的打末台上,打末台上部台面6为圆弧形,减少了专用打末袋5的磨损量,且打末台下部台面7的延长线与专用打末袋5旋转轴中心线相交,这样打末台平面与专用打末袋5的线速度垂直,可使专用打末袋5发挥最大的冲击力,结合打末台下部台面7的凸棱8,有效的增强了摔打力度,使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焦边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市芙蓉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宁德市芙蓉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株多品系茶花的嫁接方法
- 下一篇:挂面压面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