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6048.1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0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洪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炜荣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保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触屏屏幕保护膜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保护膜。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触屏已广泛用于电子产品手机等移动终端,触屏的保护性产品已经很多,现采用的保护膜产品,表面硬度不足,容易被划被刮,留下划痕;有的保护膜产品虽然硬度足够,但不具备防爆功能而影响屏幕本身的价值。现提出一种新型保护膜,可防表面刮划,粘贴也不会气泡,粘贴后也不会出现玻璃花纹、水印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保护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保护膜,包括PET薄膜、钢化玻璃、PET防爆膜、PET剥离膜;所述的PET薄膜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钢化玻璃上表面;所述的PET防爆膜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钢化玻璃下表面;所述的PET剥离膜通过粘合剂附着在PET防爆膜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PET薄膜、PET防爆膜、PET剥离膜最佳厚度为50u;
进一步,所述钢化玻璃最佳厚度范围为0.2-0.42mm;
所述的钢化玻璃表面硬度达到5-8H,最大承受力度为4KG,表面 AS 处理,玻璃厚度为0.4MM以及透光率达 95%~99%,在现有技术点上增进2.5D弧边技术,立体效果显著。
所述的PET防爆膜内层采用一层可透气的材料,在与手机或其他终端产品的触屏粘贴后不会出现气泡与玻璃花纹,碎裂时玻璃也不会飞散,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触屏保护膜容易粘贴,容易对表面进行清洁,可有效防止飞散,无气泡,无水印,防刮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保护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保护膜,包括PET薄膜1、钢化玻璃2、PET防爆膜3、PET剥离膜4;所述的PET薄膜1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钢化玻璃2上表面;所述的PET防爆膜3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钢化玻璃2下表面;所述的PET剥离膜4通过粘合剂附着在PET防爆膜3的下表面。
所述的钢化玻璃2表面硬度达到5-8H,最小承受力度为4KG,表面 AS 处理,玻璃厚度为0.4MM以及透光率达 95%~99%,在现有技术点上增进2.5D弧边技术,立体效果显著。
所述的PET防爆膜3内层采用一层可透气的材料,在与手机或其他终端产品的触屏粘贴后不会出现气泡与玻璃花纹,碎裂时玻璃也不会飞散,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保护膜,采用滚压技术将PET防爆膜强粘在钢化玻璃上,同时经过真空脱泡工艺解决气泡产生。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各种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1)冲击测试
以金属球在1米高度垂直下落,对本产品不造成任何损伤,以铁锤重力敲击本产品,如同蜘珠网般碎裂,但手机表面是完好无缺的,以相同方式敲击贴附一般保护膜之类产品,无法安全保护手机液晶玻璃。
2)表面刮伤测试
使用美工刀直接在钢化玻璃表面进行随意刻画,不会对表造成伤痕,以相同的方式,在表面硬度达到9H-10H的保护PET/PMMA/CP等相同产品,仍会留下伤痕。
3)表面磨损测试
使用电钻直接在保护玻璃膜表面任意磨画,不会对本产品造成伤痕,以相同的方式,在表面硬度达到9H-10H的保护PET/PMMA/CP等相同产品,仍会留下伤痕。
4)光学特性
透光率达95%~99%的画质,比液晶保护膜画质更好。
5)防水与防指纹特性
采用AS与AF处理,让钢化玻璃表面具有防水及防指纹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炜荣,未经洪炜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6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光喷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