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式锂离子储能电池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6077.8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式 锂离子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站备用电源系统,尤其是一种串联式锂离子储能电池柜结构。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后备式锂离子电源系统:取代铅酸电池,应用于远端交换局、移动通信设备、接入网设备、传输设备、卫星地面站和微波通信设备等通信领域作为后备电源。目前的后备式锂离子电源系统主要也是包括安装架和电池模块,但是其安装架为水平式的,在水平架上设有若干容置空间,电池模块就是放置在这些容置空间内,当需要更换或维修这些电池模块时,就需要将某个电池模块从容置空间内抽取出来。该种结构的电源系统占用空间大,而且更换或维修电池模块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串联式锂离子储能电池柜结构,占用空间小,更换或维修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串联式锂离子储能电池柜结构,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一个以上的电池模块;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有一个以上呈上下排列的安装工位,每个安装工位上设有用于承托所述电池模块的承托板;所述电池模块两侧分别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相互串联,所述电池模块的前面板设有拉手。当需要更换或维修电池模块时,首先将用于固定电池模块的螺栓拧松;然后用手拉住电池模块的拉手将其拉出安装工位即可;柜式垂直抽屉结构大大较小整个系统的占用空间,并且能够方便电池模块的更换和维修。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活动门围成。
作为改进,所述活动门上设有一个电池管理系统BMS。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架主要由四根立柱构成,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作为改进,所述电池模块的前面板设有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柜式垂直抽屉结构大大较小整个系统的占用空间,并且能够方便电池模块的更换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串联式锂离子储能电池柜结构,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一个以上的电池模块4,本实施例中,箱体内一共设有十五个电池模块4。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包括外壳1和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安装架2。所述外壳1由左侧板12、右侧板14、后侧板13和活动门11围成;所述活动门11上设有一个电池管理系统BMS(未标示)。所述安装架2主要由四根立柱21构成,所述外壳1固定在所述立柱21上;所述安装架2内设有十五个呈上下排列的安装工位,每个安装工位上设有用于承托所述电池模块4的承托板3,所述承托板3分别固定在两侧的立柱21上;所述电池模块4两侧分别设有安装耳5,所述安装架2的立柱21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耳5上也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耳5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立柱21上,所述电池模块4通过所述安装耳5固定在安装工位内。所述电池模块4之间相互串联,所述电池模块4的前面板设有拉手6;所述电池模块4的前面板设有触摸屏。
电池模块4安装完成后,安装工位内的两承托板3与电池模块4的底部相抵,用于支撑电池模块4;电池模块4两侧的安装耳5用于与安装架2相固定,使电池模块4不会从安装架2上掉落下来。当需要更换或维修电池模块4时,首先打开外壳1的活动门11;然后将用于固定电池模块4的螺栓拧松;然后用手拉住电池模块4的拉手6将其拉出安装工位即可。柜式垂直抽屉结构大大较小整个系统的占用空间,并且能够方便电池模块4的更换和维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块4为串联式,配合柜式抽屉结构可以方便根据情况增加电池数量,增加和减少电池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6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群包膜入槽机构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