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屑量测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6090.3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科;章敏;卢卫永;黄小明;孙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屑量 测量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打钻过程中,从钻孔中取煤岩体粉末、并测量其重量的钻屑量测量器。
背景技术
在突出预测中,将在煤体中打直径42mm钻孔时每米排出的钻屑定义为钻屑量指标。前西德、日本等国家结合各国煤田的具体条件,提出了相应的突出危险临界指标值。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规定,煤体钻屑倍率(钻屑倍率是指打钻过程中每 m 实际钻屑量与同一煤层未受采动影响区域每 m 钻屑量之比)为 3 倍时(钻粉量 5.8 L/m),有突出危险。钻孔排出的钻屑量来自钻孔本身煤体和钻孔周边变形煤体。钻孔本身煤体的钻屑量只与钻孔直径有关,而钻孔周边变形量则与钻孔直径、煤的强度、煤体承受的地应力和煤中的瓦斯压力等有关。因此,在钻孔直径一定的条件下,钻孔周边变形量综合反映了煤的强度、煤体承受的地应力和煤体中的瓦斯压力,钻屑量的变化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体突出危险性的大小。此外钻屑量指标还在冲击地压、煤岩体应力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因此,准确测定钻屑量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钻屑量收集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采用钻屑量指标防突预测中,常用的方法有称重法和容量法。这 2 种方法都是采用麻花钻杆打钻,在孔口接取钻屑,然后称量。在此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孔口往往在打钻的过程中遭到破坏,孔口接取钻屑很难实施。在许多实际过程中都是任由钻屑撒到地板上,然后搜集。
2.如果取屑地点风速过大,将会造成钻屑流失,也会给工作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取钻屑和称钻屑过程繁琐,耽误时间较长,钻孔壁变形造成后期钻屑量不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孔口接钻屑容易、钻屑损失少、钻屑过程不用停钻、采样过程简便并可减少人为因素、偶然因素对钻屑量造成影响的钻屑量测量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屑量测量器,包括设置底口的上容器和设置顶口的下容器,上容器的底口和下容器的顶口为上下正对设置,上容器和下容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上容器设有竖向的刻度尺,刻度尺的底端延伸至弹簧底端的下侧;上容器的侧面设有两正对的钻杆插孔。
所述弹簧的顶端口与上容器的底口对接、弹簧的底端口与下容器的顶口对接。
所述刻度尺插设于弹簧内,刻度尺的顶端固设在上容器的底口内、刻度尺的底端插设在下容器的顶口内。
上容器的一个钻杆插孔对接一根水平的钻杆插入管、另一钻杆插孔对接一根水平的钻杆穿出管,钻杆插入管和钻杆穿出管均位于上容器外侧且两者共轴线设置。
在上容器的两侧外分别固定一水平的固定杆,两固定杆为共线设置,所述固定杆与插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上容器设有顶口,上容器的顶口上设有顶盖;下容器设有底口,下容器的底口上设有底盖。
所述上容器包括底端开口的盒体、与盒体底端开口对接的漏斗和对接在漏斗底端口的上连接管,上述上容器的底口为上连接管的底端口,上容器的顶口为盒体的顶口,钻杆插孔、插管以及固定杆均设置在盒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钻屑量测量器,其有益效果如下:1.将钻杆穿出管伸入预先开好的煤孔中,麻花钻杆从钻杆插入管伸进、从钻杆穿出管伸出,打钻过程中,煤屑在麻花钻杆的螺纹槽作用下通过钻杆穿出管以及相应的钻杆插孔被带入上容器内,由此减少了煤屑的损失。2.煤屑进入上容器后随之落在下容器内,弹簧被拉伸,底端弹簧处有刻度尺,直接读数,可随之得到煤屑重量,几乎毫不停留就可以继续打钻,测量迅速。3.大大减少了接煤屑过程中的停钻时间,让钻进工作持续进行,大幅减小了停钻过程中钻孔变形带来的钻屑量变化。4.省去了人工收集钻屑、称钻屑等步骤,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许多人为因素和偶然因素对钻屑量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钻屑量测量器,有效解决了孔口接钻屑难、钻屑损失过多、钻屑过程中停钻时间长、采样过程繁琐、人为因素、偶然因素对钻屑量影响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6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