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油液冷却套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7530.7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殷卫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微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41 | 分类号: | H01S3/041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刘雪莲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油液 冷却 二氧化碳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油液冷却套的二氧化碳激光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激光器中,放电管通常是由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里面充以二氧化碳气体和其他辅助气体;电极一般是镍制空心圆筒;谐振腔的一端是反射镜片,另一端是输出镜片。当在电极上加高电压,放电管中产生辉光放电,经镜面反射后形成激光束。激光器有比较大的功率和比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谱线也比较丰富,在10微米附近有几十条谱线的激光输出,在工业、军事、医疗、科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的激光器使用中只有部分能量在发生激光时被转换,其余能量转换为气体的热能,使温度升高,而气体温度的升高,将引起激光上能级的消激发和激光下能级的热激发,这都会使粒子的反转数减少;并且,气体温度的升高,将使谱线展宽,导致增益系数下降;特别是,气体温度的升高,还将引起二氧化碳分子的分解,降低放电管内的二氧化碳分子浓度,这些因素都会使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下降,甚至产生“温度猝灭”。
目前为了降低激光器的温度,是在放电管外套设冷却装置来降低放电管的温度,在激光器两端的反射镜片和输出镜片上分别设置冷却装置来冷却反射镜片和输出镜片的温度,目前使用的冷却装置,内部有冷却液储纳腔,并在冷却液储纳腔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在使用时,冷却装置贴紧输出镜片和反射镜片,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进入冷却液储纳腔然后从冷却液出口流出,从而实现冷却输出镜片和反射镜片目的。
实际使用中,对于反射镜片而言,只有中间部分的反射镜片对激光束进行反射,激光束并没有落在外围部分的镜片上,从而导致了反射镜片上的温度呈现出从中部向外围逐步降低的温度梯度。
目前的激光器反射镜片冷却装置是整体贴合在反射镜片上,对反射镜片进行整体的冷却,虽然反射镜片的温度得到了降低,但是反射镜片上的依然呈现出中部温度相对较高,而外围温度相对较低的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出现在反射镜片上,使得反射镜片中部的膨胀幅度大于外围的膨胀幅度,影响反射镜片安装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反射镜片的工作寿命。
另外,由于目前的激光器反射镜片冷却装置是整体贴合在反射镜片上,冷却装置只能够对激光器反射镜片进行冷却,而激光器安装反射镜片的端部却不能够得到冷却。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激光器工作时,均匀冷却反射镜片,并且能够冷却激光器端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激光器反射镜片冷却装置在冷却激光器反射镜片时,不能消除激光器反射镜片上的温度梯度,导致影响反射镜片安装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反射镜片的工作寿命,并且激光器安装反射镜片的端部却不能够得到冷却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均匀冷却反射镜片,避免反射镜片上出现较高的温度梯度,从而提高反射镜片安装精度和工作寿命,并且能够冷却激光器端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油液冷却套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包括激光器、所述激光器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出镜片和反射镜片,所述输出镜片上设置有输出镜片冷却套,所述激光器安装所述反射镜片的端部套设有一端密闭另一端敞开的套壳,所述套壳的敞开端与所述激光器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套壳与所述激光器之间间隙的绝缘垫,所述套壳与所述绝缘垫之间的密闭空腔将所述反射镜片以及安装该反射镜片的激光器端部密封在内,所述套壳与所述绝缘垫之间的密闭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壳体外侧端部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套壳的敞开端与所述激光器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密闭空腔的密封胶。激光器工作时,反射镜片和激光器安装反射镜片的端部的温度升高,冷却液迅速的将反射镜片和安装该反射镜片的激光器端部的热量传递到套壳上,套壳外侧端部设置的冷却装置冷却套壳,从而达到冷却反射镜片和安装该反射镜片的激光器端部的效果,并且由于设置了绝缘垫,防止了激光器端部对外放电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微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微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7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