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7542.X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8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涛 |
主分类号: | H01H47/22 | 分类号: | H01H47/22;H03K17/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7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开关,具体是指一种电子延时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继电器控制的两线制电子开关在开启状态下的主电路的供电方式有两种:第一,对于普通电磁继电器控制的开关,在开关主回路中串联一个变压器,当继电器的触点闭合后,变压器输出端将输出电压为主电路供电,继电器的驱动需持续供电才能保持触点闭合,所以,串联在开关回路中的变压器需有较强的供电能力,而供电能力较强的变压器一般体积较大,且会使开关主回路所能控制的负载功率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第二种是采用磁保持继电器控制开关主回路,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只需一个脉冲电流即可保持触点闭合或断开,该脉冲电流较大,所以,旧有技术中采用磁保持继电器的相应的开启状态下的供电电路很复杂。例如专利号为02283995.X的中国专利中:磁保持继电器的开启状态采用电池辅助供电,使用不方便;另一方法是采用串联在开关主回路中的变压器供电,实现该作用的变压器体积大,且在带小功率负载时的供电能力弱且供电速度慢。专利号为200620118431.9的中国专利中,采用了两个磁保持继电器,其供电电路较复杂;专利号为200720143065.7的中国专利中采用了两个磁保持继电器和一个电池,其供电电路更为复杂。专利号为201020259061.7的中国专利中,采用了两个以上驱动电容,分别为磁保持继电器的“开”和“关”两个动作提供驱动电流,解决了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难题,但电路仍然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简洁、驱动能量损失更小、工作更安全可靠的以继电器为开关元件的二线制电子延时开关。
为此做了如下创新:
1.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的将驱动电容减少到一个,使能量更集中更有效的用于线圈驱动。
2.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的将用于反向隔离的二极管减少到一个,使所有供电电路互联互通,节省大量二极管,同时让稳压电路得以共享。
3.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多种有关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创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开关,包括串联于用电主回路中的磁保持继电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受主控电路控制进而驱动磁保持继电器闭合或断开以实现用电主回路的通断;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输出端相互联通的分别在主回路连通及断开状态下工作的开态供电电路及关态供电电路;还包括为磁保持继电器线圈提供脉冲驱动电流的驱动电容C2、保证主控电路连续供电的滤波电容C1;所述滤波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主控电路连接,同时还通过反向隔离二极管D1与供电电路连接,反向隔离二极管D1正极连接供电电路,负极连接滤波电容C1;驱动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作为充放电端同时与供电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磁保持继电器为双线圈双向驱动型,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Q1、Q2,两个晶体管Q1、Q2的发射极均接地,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R2与主控电路连接,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两个电流流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两个电流流入端均与驱动电容C2连接。
优选的,所述磁保持继电器为双线圈双向驱动型,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四个晶体管Q7、Q8、Q1、Q2,晶体管Q7、Q8的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驱动线圈的两个电流流入端连接,发射极均与驱动电容C2连接,晶体管Q7基极通过电阻R9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8基极通过电阻R10与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1、Q2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R2与主控电路连接,发射极均接地;继电器驱动线圈的电流输出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磁保持继电器为单线圈双向驱动型,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六个晶体管Q1、Q2、Q7、Q8、Q9、Q10;磁保持继电器线圈一端同时与晶体管Q7、Q10的集电极连接,Q10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10与主控电路连接;Q7的发射极与驱动电容C2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9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1与主控电路连接;磁保持继电器线圈另一端同时与晶体管Q8、Q9的集电极连接,Q9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11与主控电路连接;Q8的发射极与驱动电容C2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2与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2与主控电路连接。所述晶体管Q1、Q9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R11与主控电路连接在同一控制端;晶体管Q10、Q2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0、R2与主控电路连接在另一控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涛,未经陈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75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电源保险装置
- 下一篇:插拔式安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