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重噪声抑制开关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8910.2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钱永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永钧 |
主分类号: | H02M7/06 | 分类号: | H02M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噪声 抑制 开关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重噪声抑制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的生活用品,该种电子产品大多数都具有为自身提供电源的移动电池,该电池是可以多次充电,每次充电只能维持该电子产品正常工作一段时间。人们常常面临电池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实际上电池的使用寿命主要影响因素有:1、电池的本身制造工艺;2、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3、电池的充电技术。
其中针对电池的充电技术而言,必须保证在该电池的额定充电电压范围内充电,同时保证该电池的充电输入电压足够的稳定,波动幅度小,最理想的是恒直流电压。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理想的恒直流电压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利用技术趋近于理想状态。
对于充电时恒直流输入电压的产生一般要经过,1、交流转直流;2、功率变换、阻抗匹配;3、整流、滤波抑噪;4、反馈控制;其中特别的针对滤波抑噪部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1994863对其提出了改进,具体改进技术方案是:在桥式整流器的输入及输出端加入了阻抗原件,该阻抗原件可以是电阻、电感及具有高阻值直流阻抗的原件组合单元。该实用新型中通过加入的阻抗原件可以使得输出的直流电压同时受控于线电压及中性电压,通过中性电压(该电压远小于线电压)拉低线电压,从而拉低储能电容两端的对地电压,利用该方式同时也就降低了共模噪声,从而实现抑噪的目的。
但是该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实际拉低的储能电容两端对地电压的噪声的大小相对于直流成分的比例并没有减小,若经过后端的放大电路的放大,该噪声依然无法忽略;
2、该较低的中性电压在拉低线电压的同时降低了该桥式整流器的转换效率。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噪声抑制开关电源可以通过对开关电路的不同工作过程中的多重抑噪实现减小直流输出端的输出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噪声抑制开关电源,包括:交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51,52),与交流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变压器初级线圈,与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11,12)连接的桥式整流器输入端(1,3),与所述桥式整流器输出端(2,4)通过第一及第二电阻连接至直流输出端(51,52),所述直流输出端两输出端子(51,52)之间并联的一稳压二极管,
连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11,12)与所述桥式整流器输入端(1,3)之间的第一抑噪单元,
并联在所述桥式整流器两输出端子(2,4)之间的第二抑噪单元,
处于所述稳压二极管后端,并与所述直流输出端两输出端子(51,52)并联的第三抑噪单元,
所述第一抑噪单元、第二抑噪单元及第三抑噪单元具有电路噪声抑制功能。
所述桥式整流器一输出端子(4)与一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抑噪单元一端(21)及第二电阻一端,第二抑噪单元另一端(22)连接至所述桥式整流器另一输出端子(2)及直流输出端的一输出端子(52),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出端的另一输出端子(51)。
所述稳压二极管一端(31)与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另一端(32)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出端的一输出端子(52),所述第三抑噪单元与所述稳压二极管并联。
所述第一抑噪单元包括,三个一端接地的抑噪电容,所述第一抑噪电容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一输出端(11),所述第二抑噪电容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另一输出端(12),所述第三抑噪电容另一端连接至该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线圈中点。
所述第二抑噪单元包括两个储能电容,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第一端为该第二抑噪单元的一端(21),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第二端为该第二抑噪单元的另一端(22)。
所述第二抑噪单元还包括一端与地相连的第四抑噪电容,所述第四抑噪电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第二端。
所述第三抑噪单元包括一第三电阻及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稳压二极管一端(31),该滤波电容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稳压二极管另一端(32)并与接地端相连,滤波电容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流输出端(51,52)连接。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永钧,未经钱永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8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表面结合力的方法
- 下一篇:形成齿状电容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