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带天线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9605.5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祥;范程华;孔勐;季宏海;刘艺泉;徐西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3/08;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郭华俊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带 天线 阵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带天线阵列。
背景技术
由于近几年城市安全和交通监测信息化的发展,测速雷达系统开始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早先的喇叭天线由于本身结构的特点,其体积较大和辐射波瓣较宽,已不能满足目前城市拥挤的道路交通需求,微带天线由于其具有低剖面和易集成的特点,开始在测速雷达系统获得应用。由于阵列天线的组阵特点,其为了获得窄波瓣的辐射特性,需要较多数目的天线单元进行平面组阵,导致其馈电网络平面结构复杂、口面尺寸较大,很多时候常规方法很难满足其平面尺寸的要求,调试难度也相当的大,不利于在产品设计时合理利用空间满足指标以降低成本。
现有技术中,常规平面微带阵列天线馈电网络的结构方式(如图2所示),主要由接地板1、基板2、微带天线单元3、天线馈电网络4和天线馈电点5等部分组成。微带天线单元3在水平和垂直的两维方向上均匀排列,介质基板为矩形板,微带天线的纵向和横向的排列方向与介质基板的介质基板的边框相平行。所述天线单元数目在纵横的两维方向上保持不变,即每一横列的天线单元数目相同,每一纵列的天线单元的数目也是相同的,天线单元整体排成矩形的形状。在保持天线辐射方向特性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需要进行小型化设计,减小微带阵列天线的平面尺寸,该种馈电技术将很难满足要求,只能采用牺牲天线性能指标的方式来获得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微带天线阵列,以在保持天线的性能参数的前提下减小微带天线阵列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微带天线阵列,包括接地板、基板、多个微带天线单元和天线馈电网络,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接地板的板面上;所述基板为矩形板,所述微带天线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板面上,所述微带天线单元之间通过天线馈电网络相连接;所述基板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天线馈电点;由所述天线馈电点沿着水平方向向外,逐步递减垂直方向上线阵的微带天线单元的数目;所述微带天线单元的竖直排列的方向与所述基板的边框线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40°≤A≤50°。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微带天线阵列,由所述天线馈电点沿着水平方向向外,逐步递减垂直方向上线阵的天线单元数目。采用该种新型微带天线阵列馈电方式,解决平面微带阵列天线小型化难题。在保持微带阵列天线的辐射方向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在一维方向上天线单元数的递减和对相应天线单元馈电电流幅值的优化,利用更小的平面空间来实现相同的辐射性能,解决了微带天线阵列由于辐射半功率波瓣方向角或者平面空间的限制,其性能指标无法满足或不易实现的难题,有利于提高微带天线阵列的小型化,充分利用空间合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整体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微带天线阵列,具有可在保持天线的性能参数的前提下减小微带天线阵列的尺寸、有利于微带天线阵列的小型化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带天线阵列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微带天线阵列的结构图。
附图1~2中的标号为:1接地板,2基板,3微带天线单元,4天线馈电网络,5天线馈电点。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微带天线阵列,包括接地板1、基板2、多个微带天线单元3和天线馈电网络4。所述基板2设置于所述接地板1的板面上;所述基板2为矩形板,所述微带天线单元3设置于所述基板2的板面上,所述微带天线单元3之间通过天线馈电网络4相连接;所述基板2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天线馈电点5;由所述天线馈电点5沿着水平方向向外,逐步递减垂直方向上线阵的微带天线单元3的数目;所述微带天线单元3的竖直排列的方向与所述基板2的边框线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40°≤A≤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师范学院,未经合肥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9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混合传输网络的环境监控系统
- 下一篇:智能安全出口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