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0224.9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2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贺燕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1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定向 钻机 铆固器 固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水平定向钻机是在不开挖地表面的条件下,铺设多种地下设施(管道、电缆等)的一种施工机械,它广泛应用于供水、电力、电讯、天然气、煤气、石油等管线铺设施工中。
而水平定向钻的铆固器的作用是在作业时对整机起稳定、铆固作用,提高整机作业稳定性。铆固器通常铰接于水平定向钻大梁的前端,在运输过程或施工过程中,铆固器需要锁定,目前常见的做法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其锁扣固定,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的、可靠的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耗费额外的动力或人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种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包括铆固器、大梁以及浮动油缸,其中,所述铆固器铰接于大梁前端的销轴上,所述浮动油缸通过浮动油缸铰座铰接于大梁上,且所述浮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锚固器一端的销轴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油缸的活塞两端分别设有腔体,所述活塞杆与活塞连接,所述腔体内注满油液,腔体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所述腔体出口处或油管上设有球阀;
更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油缸的活塞两端都设有活塞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油缸的球阀为电动球阀,该电动球阀通过线路与控制室的开关连接。
施工开始时,将所述球阀调到开通位置,所述浮动油缸中的油液可自由流动,所述活塞及活塞杆处于浮动状态,当驱动大梁油缸调节大梁与地平面的角度至β时,所述铆固器着地后,所述浮动油缸的活塞杆在大梁的拉力作用下自动调节,使得铆固器与大梁的角度成β,然后关闭球阀,所述浮动油缸中的油液不能自由流动,浮动油缸处于锁死状态,从而在施工过程或运输过程中,在任何外力作用下铆固器与大梁的角度β都不会发生变化,如需进一步调整大梁与地平面角度,重复上述动作即可自动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种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可实现铆固器的自动调节及固定,从而达到节省人力和规避潜在危险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油缸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但不作对其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种水平定向钻机铆固器的固定机构,包括铆固器10、大梁20以及浮动油缸30,其中,所述铆固器10铰接于大梁20前端的销轴201上,所述浮动油缸30通过浮动油缸铰座301铰接于大梁20上,所述浮动油缸30可绕浮动油缸铰座301旋转,所述浮动油缸30的活塞杆302铰接于锚固器10一端的销轴101上。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浮动油缸30的活塞303两端分别设有腔体304,所述活塞杆302与活塞303连接,所述腔体304内注满油液,腔体304之间通过油管305连接,所述腔体304出口处或油管305上设有球阀306;
更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油缸30的活塞303两端都设有活塞杆302,以使得活塞303两端的同油面积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油缸30的球阀306为电动球阀,该电动球阀通过线路与控制室的开关连接。
施工开始时,将所述球阀306调到开通位置,所述浮动油缸30中的油液可自由流动,所述活塞303及活塞杆302处于浮动状态,当驱动大梁油缸202调节大梁20与地平面的角度至β时,所述铆固器10着地后,所述浮动油缸30的活塞杆302在大梁20的拉力作用下自动调节,使得铆固器10与大梁20的角度成β,如图3所示,然后关闭球阀306,所述浮动油缸30中的油液不能自由流动,浮动油缸30处于锁死状态,从而在施工过程或运输过程中,在任何外力作用下铆固器10与大梁20的角度β都不会发生变化,如需进一步调整大梁20与地平面角度,重复上述动作即可自动实现。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不会超出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02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TE信号识别装置
- 下一篇:电子设备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及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