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单相交流异步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0810.3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新;李向坤;汪佳斌;王全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H02K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密封 结构 单相 交流 异步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单相交流异步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应用领域的扩大,潜海电机、潜水电机、防尘电机、防油电机、防爆电机等电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这些电机需要良好的密封性能,特别是电机绕组的密封技术尤为关键,因此该技术也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
现有电机密封技术中,为了保护定子绕组,大部分都使用采用动密封技术,使得密封结构变得比较复杂,密封效果也不理想;随着压力、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外界的水分、油污和灰尘等杂物很容易侵入电机绕组所在的空间中,导致线圈磨损、腐蚀及老化,严重影响电机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单相交流异步电机,使定子绕组免受水分、油污及灰尘等影响而导致的老化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单相交流异步电机,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四爪的定子齿身和定子轭部,所述定子齿身呈L形,所述L形的定子齿身的直端穿过屏蔽隔板与定子轭部贴合,所述L形定子齿身的钩端与所述转子有效对齐;所述屏蔽隔板、外壳的后端盖和定子轭部连接密封形成定子腔,所述定子齿身上绕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位于定子腔内。
所述转子一端与电机轴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定子腔通过轴承和轴承盖与外壳的后端盖相连。
所述转子一端与电机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屏蔽隔板相连。
所述屏蔽隔板上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并位于所述定子腔内。
所述屏蔽隔板上对应定子齿身的位置开有安装孔;所述定子齿身的直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屏蔽隔板安装配合,并通过O型密封圈和环氧树脂密封。
所述定子轭部与所述外壳的后端盖为一体结构。
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充入孔,所述充入孔上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由O型密封圈和环氧树脂密封。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电机定子与转子的完全隔离,仅使用静密封就可以达到保护定子绕组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密封功效;电机运行安全性好,故障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齿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和转子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单相交流异步电机,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转子1和定子2,所述定子2包括四爪的定子齿身21和定子轭部22,所述定子齿身21呈L形,所述L形的定子齿身21的直端211穿过屏蔽隔板3与定子轭部22贴合,所述L形定子齿身21的钩端212与所述转子1有效对齐;所述屏蔽隔板3、外壳的后端盖4和定子轭部22连接密封形成定子腔8,所述定子齿身21上绕有定子绕组213,所述定子绕组213位于定子腔8内。其中,所述转子1一端与电机轴5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定子腔8通过轴承7和轴承盖6与外壳的后端盖4相连。所述定子腔8内可根据不同的密封等级选择是否充介质或者不充介质,当需要充介质时,介质可以是压缩空气、也可以是变压器绝缘油,还可以是纯净水,以满足不同的密封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0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体用电机密封结构
- 下一篇:基于输电线路的图像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