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安装装载机后车架的下铰接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4825.7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9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08 | 分类号: | E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安装 装载 车架 铰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装载机后车架的下铰接座,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国产轮式装载机正在从低水平、低质量、低价位、满足功能型向高水平、高质量、中价位、经济实用型过渡。从仿制仿造向自主开发过渡,各主要厂家不断进行技术投入,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关键部件及系统上技术创新,摆脱产品设计雷同,无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现状,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的怪圈中脱颖而出,成为装载机行业的领先者。由于装载机的特殊应用以及其重要性,对装载机的改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装载机中后车架是一种重要的部件,起到连接和稳定的功能,现有的后车架的下铰接座由于其结构设计得不合理,导致后车架连接不稳定,在连续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弯曲变形,使得后车架随之变形,影响装载机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装载机中下铰接座由于其结构设计得不合理,导致后车架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安装装载机后车架的下铰接座,该下铰接座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呈夹角,内部的弹力吸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够保证在连续工作状态下,下铰接座不会出现弯曲变形,使得后车架不变形,保证装载机的使用,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安装装载机后车架的下铰接座,包括两块结构相同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弯曲呈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两端面和弯曲中心之间构成两条连线,该两条连线之间呈100°至150°的夹角,所述支撑块的两端之间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块连接,支撑块的顶端面与支撑板的顶端面在同一平面内,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轴线与支撑块的顶端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端面内凹形成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中设置有圆柱体,圆柱体的端面突出与支撑板靠近的端面,通孔设置在圆柱体中,且通孔的轴线与圆柱体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的外壁与支撑板的一个外壁构成光滑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中靠近圆柱体的端面内凹形成弧形凹槽一,弧形凹槽一的端面与支撑板的两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远离圆柱体的一端内凹形成弧形凹槽二,弧形凹槽二的端面与支撑板的两侧壁连接,且弧形凹槽二与弧形凹槽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的底端与支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在同一平面内,定位板的顶端与L型结构的弯曲中心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两条连线之间呈125°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和对应的支撑块之间焊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下铰接座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呈夹角,内部的弹力吸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够保证在连续工作状态下,下铰接座不会出现弯曲变形,使得后车架不变形,保证装载机的使用,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撑块;2—通孔;3—圆柱体;4—定位板;5—弧形凹槽一;6—弧形凹槽二;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安装装载机后车架的下铰接座,包括两块结构相同的支撑块1,所述支撑块1为弯曲呈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两端面和弯曲中心之间构成两条连线,该两条连线之间呈100°至150°的夹角,所述支撑块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块1连接,支撑块1的顶端面与支撑板7的顶端面在同一平面内,支撑板7上设置有通孔2,且通孔2的轴线与支撑块1的顶端在同一平面内。利用对称设置的支撑块1,使得结构稳定,两边的受力情况一致,作为下铰接座的稳定结构,L型结构的支撑块1是作为弹性的缓冲,通孔2中穿过连接部件,使得下铰接座能够稳定地与其他部件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48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