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复原阻尼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5767.X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2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任启俊;徐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张晓萍 |
地址: | 4744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复原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汽车底盘悬架装置中的一种减振器复原阻尼阀。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使用的液压减振器复原阻尼阀,通常是在活塞杆上安装有层叠的等直径阻尼阀片,并在活塞端面上装有补偿阀片,这种结构的复原阻尼阀,对于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内容易发生阀片粘滞,产生噪声,因而降低了乘驾的舒适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频繁的启闭过程中,高压液流的强力冲击使阻尼阀片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其断裂或过度变形,而且安装在活塞端面上的补偿阀片,因支撑面小,在油液强力冲击下,也容易产生变形和断裂。由于阀片的损坏而造成减振器的失效,因此,复原阻尼阀的安全可靠性差,阻尼适应的范围也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适应高寒地区环境使用,且阻尼适应范围大、阻尼效果好、安全可靠性强的减振器复原阻尼阀。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复原阻尼阀包括活塞杆,套装在活塞杆上的限位板、流通阀蝶片、垫片、流通阀阀片和活塞,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复原阻尼装置,该装置是由空心螺栓、阀套、压缩弹簧和盖帽式螺母组成,其中,空心螺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和与空心螺栓滑动配合的阀套,空心螺栓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盖帽式螺母,所述活塞杆下部设有与空心螺栓中心孔连通的轴向上液流通道和与轴向上液流通道连通的径向上液流通孔,所述空心螺栓中部径向开设有与其中心通孔连通的液流常通孔。
所述液流常通孔设置在与所述阀套上端面相对应部位。
所述阀套上设有与液流常通孔连通的凹槽。
所述阀套与空心螺栓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盖帽式螺母为凹槽形结构,凹槽内径上设有与空心螺栓相配的螺纹,凹槽的中心部位开有下液流通孔。
所述空心螺栓、螺母和阀套均为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制品。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减振器复原阻尼阀,通过液流通道及液流通孔的设置,以及在压缩弹簧和密封圈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复原阻力,可以在车轮下跳低速阶段、活塞杆带动着该复原阻尼阀相对于车轮作向上运动时,有效地发挥阻尼作用,达到缓冲汽车颠簸程度,提高汽车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实用效果。而且在结构中省去了阻尼阀片,由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阀片粘滞而产生噪声的弊端,达到静音效果好的实用效果,同时还节省了大量弹性阀片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复原阻尼阀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组装方便,适用范围大、阻尼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复原阻尼阀,具有活塞杆11,在活塞杆11上依次套装有限位板1、流通阀蝶片9、垫片10、流通阀阀片2和活塞3,所述活塞杆1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复原阻尼装置,该装置是由空心螺栓4、阀套5、压缩弹簧7和盖帽式螺母8组成,其中,空心螺栓4上套装有压缩弹簧7和与空心螺栓4滑动配合的阀套5,空心螺栓4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盖帽式螺母8,该螺母8为凹槽形结构,凹槽内径上设有与空心螺栓4相配的螺纹,凹槽的中心部位开有下液流通孔D。所述活塞杆11下部设有与空心螺栓4中心孔连通的轴向上液流通道B和与其通道连通的径向上液流通孔A,所述空心螺栓4的中部径向开设有与其中心通孔连通的液流常通孔C,该液流常通孔C设置在与所述阀套5上端面相对应部位,用于复原阻尼阀下行时油液的流通。所述阀套5上设有与液流常通孔C连通的凹槽,并在阀套5与空心螺栓4之间设有密封圈6,通过该密封圈6可对空心螺栓4中部径向开设的液流常通孔C起密闭作用,它可以防止减振器在低速阶段油液的泄漏,使低速阶段阻尼力的稳定性、一致性更好。所述空心螺栓4、盖帽式螺母8和阀套5均为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制品,制作中可一次成型,能够提高零件的精度,而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车轮下跳速度较慢时,活塞杆11带动着该复原阻尼阀相对于车轮作向上运动,该复原阻尼阀开始工作,因为流通阀阀片2把活塞3上的常通孔堵住,油液经径向上液流通孔A流入轴向上液流通道B,车轮下跳速度低时,油液就通过盖帽式螺母8上的下液流通孔D流出,形成一个油液流通循环;当车轮下跳速度稍大时,一部分油液通过C流出并推动阀套5,由于密封圈6的密闭作用,油液带动阀套5给压缩弹簧7施加压缩力,使空心螺栓4与阀套5上端面之间出现间隙,因为需要克服压缩弹簧7的弹力,出现间隙的情况较难,所以产生了较大的阻尼力;当车轮下跳速度更大时,压缩弹簧7需要更大的压缩力,空心螺栓4和阀套5上端面之间产生间隙的难度更大,从而产生了更大的阻尼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57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60度旋转握把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体式浮动卡钳的内侧摩擦块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