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6644.8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平;庄立洪;吴文华;金年华;王国军;徐健;周影;王红娇;舒时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耐迪特汽摩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是一种汽车用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汽车悬挂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
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常规减震器结构,大多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241935Y中所公开的“减震器”,该传统减震器的软硬度,除了和弹簧有关外,还和缸体内储油空间的大小有关。根据车型的不同,传统减震器出产后其规格都是唯一确定的,也即缸体内的储油空间是唯一确定的,而该结构无形中限制了减震器的应用范围,从而不利于不同车型间的相互统一。另外,就算是同一车型,根据路况的不同,减震器往往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试,而传统的减震器的调试往往集中在弹簧调整上,使得其调试的方式过于贫乏,不利于复杂场所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变缸体内储油空间,且操作简单安全的汽车用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上设有延伸至缸体外的活塞杆,缸体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固定端,该自由端与活塞杆连接,固定端与缸体连接,所述缸体由上缸体和下缸体组成,上缸体和下缸体均为筒状,上缸体筒口处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下缸体筒口处的外壁上设有与上缸体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上缸体筒口罩设于下缸体筒口处并形成封闭的储油空间,上缸体的筒深为20~50mm。
优选设置为:所述上缸体的筒深为30mm。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杆贯穿下缸体并延伸至下缸体外,上缸体上远离下缸体的端部设有安装环。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环的内圈上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弹簧座,弹簧座上设有与下缸体上外螺纹相适配的螺孔,弹簧的的固定端通过弹力抵压于弹簧座上。
再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下缸体上外螺纹相适配且用于锁紧弹簧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缸体和下缸体的筒口相互对接并形成密封的储油空间,由于上缸体和下缸体间是通过螺纹连接配合的,所以通过上缸体和下缸体间的相对转动,就可以实现缸体整体长度的调整,而相对地,缸体内的储油空间也发生相对变化,故当活塞开始工作时,随着储油空间大小的变化,减震器的软硬度也将发生相应改变。根据实际应用,上缸体的筒深为20~50mm,优选为30mm,过长容易导致缸体的刚性不够,太短则达不到所要调节的效果,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安装环能便于上缸体和车架间的固定安装,而通过橡胶垫能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另外,通过转动弹簧座,能实现弹簧座沿下缸体轴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对弹簧初始长度的调节,至于锁紧螺母,能进一步对弹簧座进行固定,提高工作时弹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缸体1,缸体1内设有活塞2,活塞2上设有延伸至缸体1外的活塞杆3,缸体1上还套设有弹簧4,弹簧4的轴向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固定端,该自由端与活塞杆3连接,固定端与缸体1连接。其中,缸体1由上缸体11和下缸体12组成,上缸体11和下缸体12均为筒状,上缸体11筒口处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下缸体12筒口处的外壁上设有与上缸体11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上缸体11筒口罩设于下缸体12筒口处并形成封闭的储油空间13,上缸体11的筒深为30mm。根据实际需要,上缸体11的筒深可以在20~50mm之间进行调整,而且该范围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耐迪特汽摩配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耐迪特汽摩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6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栅栏技术在长途客运系统中的运行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防暴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