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形铝壳电容器的灌封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6742.1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2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常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224 | 分类号: | H01G4/2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培英 |
地址: | 213031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电容器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的灌封工装,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形铝壳电容器的灌封工装。
背景技术
灌封是将液态复合物用机械或手工方式灌入装有电子元件、线路的器件内,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为性能优异的热固性高分子绝缘材料。灌封可以强化电子器件的整体性,提高对外来冲击、震动的抵抗力;提高内部元件、线路间绝缘,有利于器件小型化、轻量化;避免元件、线路直接暴露,改善器件的防水、防潮性能,并提高使用性能和稳定参数。
圆柱形电容器由两个其间有电介质的同轴圆柱组成。圆柱形铝壳电容器在装配完成后还需进行灌封工艺,例如灌封环氧树脂灌封料,以强化电子器件的整体性。如果直接进行灌封,灌封时容易发生偏移,造成外观尺寸不良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使用灌封工装辅助灌封工艺。
关于现有的灌封工装,中国专利文献CN 202332568 U(申请号201120476522.0)公开了一种电感器灌封固定用工装结构,包括一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设置有多个电感器固定区,每个电感器固定区上开有与所要固定的电感器的针脚数量相等的针脚插孔,底座板的多个电感器固定区之间的区域连接有至少一个螺丝,所述螺丝的中部连接有软性缓冲物以及上压板,上压板压在软性缓冲物上方并与软性缓冲物紧密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柱形铝壳电容器的灌封工装。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形铝壳电容器的灌封工装,包括支脚、底座板、立柱、横梁和螺母;支脚有两个,分左右固定在底座板的下表面上;立柱有两根,分别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底座板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横梁由两根立柱支撑并通过螺母固定。
所述立柱的主体为圆柱形,立柱的上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的主体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上设有外螺纹;连接部的直径小于立柱的下方主体的直径,从而立柱的连接部与其下方的主体之间形成一安装台。
所述横梁为长方形板,横梁设有安装孔;安装孔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横梁的左右两端;横梁由其安装孔从上方向下穿过立柱的连接部,由螺母旋紧后与立柱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板为长方形板,底座板的中央开设上下贯通底座板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的孔径与电容器底部的安装螺丝相适配。
所述横梁上还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有两个,设置在横梁的中央并上下贯穿横梁;两个第二定位孔的大小以及两者之间的间距与所要固定的电容器的引出电极相对应。
所述横梁上还设有凹槽;凹槽设置在横梁的下部中央,截面为矩形;凹槽的开口向下,前后贯穿横梁。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在对圆柱形铝壳电容器进行灌封时,灌封工装固定住电容器,不论是手动灌封还是机械灌封,电容器在灌封过程中均不会发生偏移;因此灌封效率高且大幅减少灌封次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支脚1,底座板2,第一定位孔21,立柱3,连接部31,安装台32,横梁4,第二定位孔41,安装孔42,凹槽43,螺母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圆柱形铝壳电容器的灌封工装包括支脚1、底座板2、立柱3、横梁4和螺母5。
底座板2为长方形板,底座板2的中央开设上下贯通底座板2的第一定位孔21。第一定位孔21的孔径与电容器底部的安装螺丝相适配。
支脚1有两个,分左右固定在底座板2的下表面上。立柱3有两根,分别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底座板2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横梁4由两根立柱3支撑。横梁4与立柱3通过螺母5固定。
见图3,所述立柱3的主体为圆柱形;立柱3的上端设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的主体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上设有外螺纹。连接部31的直径小于立柱3的下方主体的直径,从而立柱3的连接部31与其下方的主体之间形成一安装台32。立柱3的主体的高度与待灌封电容器的高度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常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常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6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