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6991.0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6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好强;赵洪勇;邢洪波;黄彦武;马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宏源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04 | 分类号: | B23K11/04;B23K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闪光 对焊机 导电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闪光对焊机的导电板结构。
背景技术
闪光对焊机是进行闪光对焊的装置。所谓闪光对焊,是将被焊件装配成对接形式,接通电源,并使焊接的两端面逐渐移近并达到局部接触,利用电阻热加热这些接触点(产生闪光),使端面金属熔化,熔化部分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后,迅速施加顶锻力,从而使两部分金属融化焊接在一起。闪光对焊的工件一般是板状环形工件对接、异性金属对接,如钢筋、汽车轮辋、钢轨等。闪光对焊的动作包括工件压紧闪光熔化、高速顶锻两个阶段。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闪光对焊机的导电板结构示意图。所述导电板包括支撑部1和自支撑部1下方延伸形成的导电连接部2,且所述导电连接部2是自支撑部1的下方的端部向下方延伸,令所述支撑部1的下方未被导电连接部2覆盖的部分形成支撑面12;在所述支撑部1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闪光对焊机下电极的支撑台11。
在进行焊接时,先将被焊接工件置于左下电极及右下电极之上,所述压臂由压紧油缸驱动下压被焊接工件;开始焊接后,焊接电源分别通过左导电板和右导电板,以将电流传至左下电极和右下电极上,然后电流传至被焊接工件上,活动台由顶锻油缸驱动使得被焊接工件的两端面逐渐移近并达到局部接触,利用电阻热加热这些接触点(产生闪光),使端面金属熔化,熔化部分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后,迅速施加顶锻力,从而使两部分金属融化焊接在一起。
在上述焊接过程中,所述导电板一方面起导电作用,即通过导电板将焊接电源的电流传至下电极,然后又将电流传至被焊接工件;另一方面又起到支撑 下电极的作用,从而支撑被焊接工件,承载压臂的压力,只有足够的压力,才能使被焊接工件和下电极之间产生摩擦力,以保证被焊接工件在很大的顶锻力时不发生与下电极之间的滑动现象,以保证焊接质量。而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导电板结构,其为单侧支撑(即仅以支撑部1下方未被导电连接部2覆盖的部位为支撑面12),单侧受力形式不均匀,其支撑强度小、极易变形,导致了导电板的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包括支撑部和自支撑部下方延伸形成的导电连接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闪光对焊机下电极的支撑台,所述导电连接部自支撑部的下方中部向下延伸,以令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形成被导电连接部间隔开的左支撑面和右支撑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中,所述支撑部开设有冷却媒介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中,所述冷却媒介通道包括开设于支撑部侧面的媒介入口和媒介出口,所述媒介入口和媒介出口通过开设于支撑部内部的通道而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中,还包括分设于导电连接部左、右两端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其中,所述左支撑板的顶部抵顶所述左支撑面,所述右支撑板抵顶所述右支撑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中,所述左支撑板和/或右支撑板为不导磁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不导磁材料为T2铜、0Cr18Ni9不锈钢、或耐高温塑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中,通过在支撑部的下方分别设置左支撑面和右支撑面,使得导电板的受力更加稳定,提高了导电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设置的冷却媒介通道也能够有效降低导电板的温度,从而保证导电板的机械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闪光对焊机的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电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闪光对焊机导电板结构,包括支撑部1和自支撑部1下方延伸形成的导电连接部2,所述支撑部1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闪光对焊机下电极的支撑台11。所述导电连接部2自支撑部1的下方中部向下延伸,以令所述支撑部1的下方形成被导电连接部2间隔开的左支撑面13和右支撑面14。所述左支撑面13与右支撑面14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关键在于所述左支撑面13和右支撑面14为导电板提供了两个方向的支撑,使导电板的受力情况得以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宏源车轮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宏源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6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H型钢翻转机构
- 下一篇:装有浮动接套的滚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