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搅拌连接器及搅拌连接器与锚棒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7544.7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彭鹏;范润喜;刘健民;张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振华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连接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建设与煤炭开采中的巷道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施工所用的搅拌连接器及搅拌连接器与锚棒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锚棒是对钢棒进行改性深加工,在其外轮廓面上形成螺旋肋的钢棒。锚棒是一种新型的支护材料,它具有强度高,延伸好,抗冲击性能佳的特点,在煤矿支护中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锚棒在安装时需要搅拌连接器与钻机配合才能完场。锚棒安装流程如下:钻孔—放入锚固剂—插入锚棒—搅拌(让锚棒沿轴线高速旋转)。其中搅拌过程是通过搅拌连接器一端与钻机连接,另一端与锚棒连接,然后钻机的旋转运动通过搅拌连接器传递给锚棒来实现的。目前,搅拌连接器与锚棒通过带螺旋槽的安装孔进行连接,但由于锚棒上螺旋肋较浅,即径向尺寸较小,在实际搅拌时存在两者连接强度低,搅拌连接器与锚棒滑脱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连接强度、避免滑脱、且装卸方便的搅拌连接器及搅拌连接器其与锚棒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搅拌连接器,由与钻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部分、与锚棒端部连接的第二部分及连接两者的中间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插装孔,所述插装孔由圆弧面和平面连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有与插装孔同轴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外径与锚棒的外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搅拌连接器与锚棒的连接结构,包括搅拌连接器和锚棒,所述搅拌连接器由与钻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部分、与锚棒端部连接的第二部分及连接两者的中间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锚棒端部为插装配合,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插装孔,所述插装孔由圆弧面和平面连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有与插装孔同轴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外径与锚棒的外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搅拌连接器上插装孔的平面部分与锚棒对应部分的配合,将钻机的转动传递到锚棒上。搅拌连接器与锚棒采用上述连接结构,具有连接强度高,连接稳定,不会出现滑脱,且装卸方便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搅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搅拌接器与锚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连接器;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2-1、插装孔;1-2-1a、圆弧面;1-2-1b、平面;1-2-2、定位孔;1-3、中间部分;2、锚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搅拌连接器:
请参阅图1和2,一种搅拌连接器1,由与钻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部分1-1、与锚棒端部连接的第二部分1-2及连接两者的中间部分1-3构成。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插装孔1-2-1,所述插装孔由圆弧面1-2-1a和平面1-2-1b连接构成。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有与插装孔同轴的定位孔1-2-2,所述定位孔的外径与锚棒的外径相匹配。
请参阅图3,一种搅拌连接器与锚棒的连接结构,包括搅拌连接器1和锚棒2。所述搅拌连接器由与钻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部分1-1、与锚棒端部连接的第二部分1-2及连接两者的中间部分1-3构成。所述第二部分与锚棒端部为插装配合,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插装孔1-2-1,所述插装孔由圆弧面和平面连接构成。具体的,锚棒的端部制有一段沿轴向的平面,当将锚棒的端部插入到搅拌器上的插装孔后,其上的平面与插装孔的平面对齐,其螺旋肋面与插装孔的圆弧面对齐。上述平面与平面的配合用于将钻机的转动传递到锚棒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有与插装孔同轴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外径与锚棒的外径相匹配。定位孔的作用:一方面实现锚棒与搅拌连接器连接的轴向定位;另一方面增大了搅拌连接器与锚棒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振华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振华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7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流隧道通风系统
- 下一篇:决定运动向量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