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预防并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的LED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8623.X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志强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W131/3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适用于 白内障 患者 le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预防并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的LED灯。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人,老年人都可能会面临白内障的困扰,白内障是因为人体眼球内的自然晶状体发生了混浊,从而使光线难以清晰的透过晶状体。光线到达视网膜的时候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就会下降,看物体的时候就会造成模糊不清,造成了视物困难。其一,由于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混浊,一般的光线难以到达视网膜,因而,普通的台灯光的流明无法满足该类使用者的需求;其二,紫光和蓝光是最新发现为对白内障患者有害的光,紫光和蓝光会加速晶状体的老化,使晶状体加快混浊,使白内障患者的眼睛受到伤害;同时,市面上普通的LED灯是3W-5W,所达到的流明也在1000LUX以下。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视觉清晰、不会对眼睛造成损伤、可加大灯的流明、更适合透过混浊晶状体的可预防并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的LED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预防并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的LED灯,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表面铺设芯片,位于芯片上方安装7-12个灯珠,每一个灯珠中心位置处安装LED发光源并且位于LED发光源两侧分别设置正负极片;每两个相邻的灯珠之间设置有固定结点。
相应地,位于灯珠外部与外壳体内壁面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接线端,每两个相邻灯珠的外壁面相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预防并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的LED灯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采用LED光源配置芯片,再经过封装时所透过荧光粉的选取,可改变光的色温,灯珠发出的光是一种比较合适白内障患者的光源,有利于保护眼睛;
(2)有利于加大灯的流明,提高到了离光源距离30cm处为1500LUX以上,采用提高单粒LED灯珠的流明和增设LED灯珠数量,即7-12个灯珠,使流明度比市面上普通的台灯提高了2-3倍,从而更适合透过混浊的晶状体。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LED灯的灯珠部分示意图。
图中:
1、外壳体;2、灯珠;3、LED发光源;4、芯片;5、固定结点;6、正负极片;7、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预防并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的LED灯,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表面铺设芯片4,位于芯片4上方安装7个、12个或介于7-12个之间任意数量的灯珠2,每一个灯珠2中心位置处安装LED发光源3并且位于LED发光源3两侧分别设置正负极片6;每两个相邻的灯珠2之间设置有固定结点5,位于灯珠2外部与外壳体1内壁面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接线端7,同时,每两个相邻灯珠2的外壁面在位置上相切。该结构有利于加大灯的流明,提高到了离光源距离30cm处为1500LUX以上,采用提高单粒LED灯珠的流明和增设LED灯珠数量,即7-12个灯珠,使流明度比市面上普通的台灯提高了2-3倍,从而更适合透过混浊的晶状体。
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志强,未经何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8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方法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