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设备发热温度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8738.9 | 申请日: | 2013-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2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楠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G08B29/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设备 发热 温度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检测报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检测电力设备发热的温度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温度报警产品种类很多,多属于烟雾报警一类,但都存在设计原理较复杂、电路附属元件多、待机时间短、功耗高、体积大等弊端,而体积小、待机时间长、便捷实用的温度报警器并不多见。
对于电力设备,尤其是高压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其各类开关、母线、刀闸接头、设备线夹经常会出现因接触不良、氧化等原因引起的发热现象,从而严重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而现在的变电站(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基本上实现了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控制,这就要求从事运营维护的巡视人员在巡视周期内及时、迅速发现发热设备,消除设备隐患,所以,传统的温度报警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目前,专门用于温度检测发热产品主要由以下几种:
一种是采用示温蜡片或变色示温温度贴片;
二是采用红外线测温仪非接触式测温;
三是利用红外线热成像仪扫描。
以上第一种方法存在受温度、震动、天气影响容易自然脱落,需要值班人员主动靠近每个可能的发热点去观测,效率太低;第二种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量时,劳动强度大,测量时间长,对于变电站来说,小规模的测温连接点就达几百个以上,大规模变电站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而第三种红外线热成像仪基本上都是进口,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因设备温度上升达到预警温度值时进行报警并长时间现场报警的电力设备温度报警器,在人接近发热设备的附近就能听到报警器发出的声音或看到发光管的亮光,以提示运营维护的巡视人员哪个设备连接点发热,存在设备隐患现象,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弥补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场温度报警器,能够对被监测点因温度升高达到预定温度进行以及长时间报警的电力设备温度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温度报警器,包括外壳、温控开关、供电单元、太阳能光伏板、报警器、绝缘软导线,所述温控开关为常开型温控开关,通过在温控开关连接点上焊接绝缘软导线与报警器连接,以适应各类设备线夹、接头,所述绝缘软导线用热缩管封装以增强绝缘防水性,所述供电电源为充电型高效锂电池,通过在充电型高效锂电池上并联太阳能光伏板以实现对充电型高效锂电池充电,使供电单元能始终保持在全容量状态,避免因电池内耗造成容量下降而停止工作,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为非晶硅太阳能充电板,在微光或室内均能有效充电,所述报警器包括有源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以发出声光信号,所述外壳为采用全密封及有防水措施的外壳结构。
基于温控开关技术参数对湿度不能大于90%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温度报警器,所述温控开关外层加装有金属外壳或防水漆膜,以达到在任何自然条件下能正常有效的工作。
为了实现便捷应用,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温度报警器,所述温控开关可采用粘贴法粘贴到各种类型的接头及被测接点,温控开关通过绝缘软导线引出,可灵活地与各类设备线夹、接头粘贴。
基于对工作状态的自检考虑,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温度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运行包括自检模式和工作模式两种状态,所述自检模式是在温控开关两节点并联一个自检开关,按下自检开关按钮后短路,有源蜂鸣器发出声响,发光二极管亮,以用来检测报警器装置是否良好,也可采用给温控开关施加合适的温度来检测,所述工作模式是报警器安装调试完成后即进入的状态,即当温控开关检测到监测点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有源蜂鸣器发出声响,发光二极管亮,进行长时间报警的工作状态,直至监测点故障被发现、解除。
基于温控范围的考虑,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温度报警器,所述温控开关采用JUC-31F常开型温控开关,该类型号的温控开关温度控制范围从0℃-300℃,温度每升高5℃为一种规格,本实用新型根据电业安全生产规程规定采用60℃、70℃、80℃三种不同规格,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温度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楠,未经王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8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