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光子晶体层的LED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0259.0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2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罗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海金汇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4 | 分类号: | H01L33/04;H01L33/40;H01L3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293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子 晶体 led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芯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双光子晶体层的LED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普通光子晶体LED,一般将LED作为表面出射面,并对其进行改进,如基于波导式,基于点缺陷的微腔光子晶体,或者使得光子晶体穿透多量子阱等,但是这样的设计均未充分发挥光子晶体的优势,如波导式,在普通波导与光子晶体耦合时的能力损失很大,甚至超过了原材料的全内反射,光子晶体穿透多量子阱的LED虽然会使得量子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会严重影响多量子阱的质量,破坏原有的量子阱,造成很多边界缺陷,使得表面负荷急剧增加,内量子效率大大下降;对于微腔式光子晶体LED,利用谐振器的优势会将提取效率做的较高,但是同时也会造成发光面积过小,导致有源区被浪费。
在光子晶体LED中普遍还存在电极问题,由于O型GaN掺杂浓度不高,光子晶体的引入很难在加入透明电极作为电流扩散层,从而使得光子晶体LED出现与正装LED相同的缺陷。
例如申请号为CN201120571837.3,公开号为CN2024345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高出光效率蓝光LED芯片”,公开了一种高出光效率蓝光LED芯片,包括位于底层的蓝宝石基板、生长于蓝宝石基板上方的n型GaN和量子阱结构、通过沉积和光刻制作于量子阱上方一层二维光子晶体结构、生长于二维光子晶体结构上方的p型GaN。在另一种结构下,其包括位于底层的蓝宝石基板、生长于蓝宝石基板上方的一层n型GaN、通过沉积和光刻制作于n型GaN上方一层二维光子晶体结构、生长于二维光子晶体结构上方的另一层n型GaN、以及依次生长于另一层n型GaN上方的量子阱和p型GaN。此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会造成发光面积过小,导致有源区被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光子晶体层的LED芯片。本实用新型采用铜散热层,既可作为激光剥离时的散热材料,又可解决大功率LED芯片的整体散热问题,还可通过电极微结构大大提高出光效率,同时又解决了大功率芯片载流子的注入问题,改进后的电极结构使得芯片面积大大增加,增加了发光面积和提高了单片的功率,生产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双光子晶体层的LED芯片,包括光子晶体层、蓝宝石层、GaN层、N型GaN层、量子阱结构层和P型GaN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晶体层分为第一光子晶体层和第二光子晶体层,所述LED芯片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光子晶体层、蓝宝石层、GaN层、N型GaN层、量子阱结构层、P型GaN层和第二光子晶体层。
所述P型GaN层与第二光子晶体层之间设有隧道结
铜散热层、绝缘层、P型电极层、反射层、P型GaN层、N型GaN层、GaN缓冲层、透明电极层和N型引线电极,所述铜散热层的面积大于P型电极层的面积。
所述绝缘层为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480-520nm。
所述P型电极层为镍金合金层,镍金合金层的厚度为240-260nm。
所述反射层为银镍合金反射层,银镍合金反射层的厚度为190-200nm。
所述透明电极层上设有P型电极沟槽。
所述透明电极层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层。
所述TCO层包括铟锡氧化物薄膜ITO层。
所述GaN缓冲层为衬底图形化的GaN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铜散热层,既可作为激光剥离时的散热材料,又可解决大功率LED芯片的整体散热问题,还可通过电极微结构大大提高出光效率,同时又解决了大功率芯片载流子的注入问题,改进后的电极结构使得芯片面积大大增加,增加了发光面积和提高了单片的功率,生产方便,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热性好但不导电的硅胶作为绝缘层,硅胶层的厚度为480-520nm,硅胶便于沉积在P型电极层上,制造工序简单快捷,而且提高了LED芯片的性能。
3、本实用新型采用镍金合金作为P型电极层,镍金合金层的厚度为240-260nm ,P型电极层采用蒸镀方式设置在反射层上,制造工序简单快捷,而且提高了LED芯片的性能。
4、本实用新型采用银镍合金反射层作为反射层,银镍合金反射层的厚度为190-200nm,银镍合金采用溅射沉积的方式设置在P型GaN层上,制造工序简单快捷,而且提高了LED芯片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海金汇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海金汇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0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