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游离液态氢干扰信号的水下通信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0500.X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胡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缆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29;H01B7/14;H01B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涂凤霞 |
地址: | 61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游离 液态 干扰 信号 水下 通信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游离液态氢干扰信号的水下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信号传输设备,尤其是通信电缆,可以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文件、电视广播节目等,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稳定性高,保密性能好的优点,但有些通信电缆预设在水下,由于电缆在水下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水中的液态氢渗入的情况,会衰减光纤的性能。另外,现在的电缆外层一般是会采用普通聚乙烯或PVC材料作为绝缘外层,抗高温、耐辐射能力不强,容易腐蚀,使用寿命不长。
聚酰亚胺是分子结构含有酰亚胺基链节的芳杂环高分子化合物,全芳香聚酰亚胺按热重分析,其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联苯四甲酸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达600℃,是迄今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种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可以在水下使用,通信信号好,且抗高温效果高,耐辐射能力强的防止游离液态氢干扰信号的水下通信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防止游离液态氢干扰信号的水下通信电缆,包括护套层、护套层内的编织层、编织层内的填充层和多根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外壁包覆有由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烧结而成的内绝缘层,编织层外壁设有金属管,且金属管外壁设有氮化硅涂膜层。
作为优选:所述护套层也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烧结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内导体外壁包覆有由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烧结而成的内绝缘层,绝缘效果好,且由于聚酰亚胺可以通过内转换将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可以清除氢原子,所以具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耐高温效果,且能避免氢对信号的干扰,编织层外壁设有金属管,且金属管外壁设有氮化硅涂膜层,能有效防止水中的液态氢渗入到本实用新型内部,干扰信号,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抗干扰性能好,且附带有防辐射、耐高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导体;2、内绝缘层;3、填充层;4、编织层;5、金属管;6、氮化硅涂膜层;7、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防止游离液态氢干扰信号的水下通信电缆,包括护套层7、护套层7内的编织层4、编织层4内的填充层3和多根内导体1,所述内导体1外壁包覆有由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烧结而成的内绝缘层2,编织层4外壁设有金属管5,且金属管5外壁设有氮化硅涂膜层6,所述护套层7也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烧结而成。
内导体1外壁包覆有由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烧结而成的内绝缘层2,绝缘效果好,且由于聚酰亚胺可以通过内转换将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可以清除氢原子,所以具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耐高温效果,且能避免氢对信号的干扰,编织层4外壁设有金属管5,且金属管5外壁设有氮化硅涂膜层6,能有效防止水中的液态氢渗入到本实用新型内部,干扰信号。同时,护套层7也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烧结而成,使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抗辐射、耐高温的效果能明显。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高分子材料的结合,使通信电缆的通信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缆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缆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05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面体箱体及其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门板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