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预制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1695.X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滔;李庆华;徐世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9/08 | 分类号: | F16L9/08;C04B28/04;C04B28/06;C04B16/06;C04B14/42;C04B14/3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织网 增强 水泥 复合材料 预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预制管,具体地说是一种主要用于工业工程、矿业工程、港海工程、市政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等工程的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预制管,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控裂防裂,耐久性高,安全可靠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与钢管比较,可以大量节约钢材,延长使用寿命,且建厂投资少,铺设安装方便,已在工厂、矿山、油田、港口、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混凝土预制管的开裂问题和耐久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其使用过程中较难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预制管,以克服传统混凝土预制管的缺陷,提高预制管耐久性和控制预制管开裂。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预制管中被加入管状非金属纤维编织网,管状非金属纤维编织网位于预制管的内部,所述预制管中非金属纤维编织网的层数为1层或多层。
所述非金属纤维编织网包括:碳纤维编织网、芳纶纤维编织网、耐碱玻璃纤维编织网、聚乙烯醇纤维编织网、聚乙烯纤维编织网或混杂纤维编织网,混杂纤维中具有两种以上选自以上纤维的纤维;预制管的水泥基基体的砂浆组成成分除拌和水外,还包括: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矿物细掺料,减水剂、砂,所述活性矿物细掺料为具有火山灰活性的材料。
火山灰活性的材料包括粉煤灰、硅粉、粒化高炉矿渣中的一种或几种。
此外,所述预制管水泥基基体的砂浆优选质量配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硅灰:减水剂:粗砂:细砂=1:(0.45~0.55):(0.3~0.36):(0.05~0.1):(0.006~0.01):(0.9~1.0):(1.8~2.0)。其中粗砂的粒径范围在0.6~1.2mm;细砂粒径范围为0~0.6mm。
所述非金属纤维编织网具有多层时,相邻层之间留有不小于3mm的间距。
所述非金属纤维编织网被预张拉且其表面涂抹环氧树脂。
所述预制管可以根据实际尺寸大小需要来制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管可以改善和解决传统混凝土预制管的开裂问题和耐久性问题。由于非金属纤维编织网自身耐腐蚀性好,由非金属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制成的预制管又具有高拉伸延性和裂缝控制能力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有害裂缝的产生并抑制裂缝发展,其抗氯离子渗透和抗水渗透性能也远优于普通混凝土。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管具有制作简便,使用方便,耐久性高,控制裂缝开展的特点。
附图说明
以下为附图之中的标注说明:1是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预制管,2是管状非金属纤维编织网。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的正视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管状非金属纤维编织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种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预制管具体实施方式作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实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的一种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预制管如图1(a)(b)(c)所示,所述预制管1中被加入管状非金属纤维编织网2,管状非金属纤维编织网2位于预制管1的内部,所述预制管1中非金属纤维编织网的层数为1层或多层。
所述非金属纤维编织网包括:碳纤维编织网、芳纶纤维编织网、耐碱玻璃纤维编织网、聚乙烯醇纤维编织网、聚乙烯纤维编织网或混杂纤维编织网,混杂纤维中具有两种以上选自以上纤维的纤维;预制管的水泥基基体的砂浆组成成分除拌和水外,还包括: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矿物细掺料,减水剂、砂,所述活性矿物细掺料为具有火山灰活性的材料。
火山灰活性的材料包括粉煤灰、硅粉、粒化高炉矿渣中的一种或几种。
此外,所述预制管水泥基基体的砂浆优选质量配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硅灰:减水剂:粗砂:细砂=1:(0.45~0.55):(0.3~0.36):(0.05~0.1):(0.006~0.01):(0.9~1.0):(1.8~2.0)。其中粗砂的粒径范围在0.6~1.2mm;细砂粒径范围为0~0.6mm。
所述预制管可以根据实际尺寸大小需要来制作。
所述预制管中非金属纤维编织网具有多层时,相邻层之间留有不小于3mm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16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