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菌棒通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2010.3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6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大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大璐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菌棒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动菌棒通气机。
背景技术
由于香菇菌丝是一种好气体菌丝,在缺氧的条件下,菌丝的发育会收到一定的限制,而菌棒的栽培袋是由不透气的塑料薄膜制成,因而在香菇菌丝培养过程中需要及时打孔破袋来解决菌棒内补氧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用于菌棒打孔的机器不多,大多还是采用手工打孔,该方法效率低,打孔深浅不一,孔眼分布不均匀,且劳动强度大,安全性能差,人工打孔难免会伤到自己。如今也有一些菇场采用机械操作的气动菌棒通气机,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470974.7)所公开的一种气动菌棒通气机,该机器结构简单,采用气缸自动完成打孔工作,但对菌棒的装夹具有定位不准确和所用时间多的缺陷,容易对塑料薄膜进行损坏,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气动菌棒通气机,其对菌棒的装夹具有定位准确和所用时间少的优点,不会损坏塑料薄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气动菌棒通气机,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对菌棒起定位作用的筒体,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一组通孔,通孔内设有可做往复运动的打孔针。这样,在筒体内放置菌棒,对菌棒进行打孔加工。由于菌棒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筒体的大小可以根据菌棒的大小而制造;当菌棒放入筒体内时,筒体与菌棒之间的间隙很小,使其对菌棒的装夹具有定位准确和所用时间少,不会损坏塑料薄膜。
进一步,打孔针的端部设有安装打孔针的板体,板体的另一端连接在气缸上。这样,根据打孔针要作往复运动,选择气缸推动打孔针运动。其方式简单,成本低。
外壳和筒体之间的顶端设有盖板。这样,为了保护其结构内部干净整洁,方便在盖板上安装拉手等。
盖板上设有一对便于操作的拉手。这样,方便人们搬移气动菌棒通气机位置,容易操作。
在使用时,首先把菌棒放置在筒体内,再启动所有气缸一起工作,接着气缸带动打孔针穿过筒体上的通孔扎入到菌棒内,然后当打孔针深入到菌棒内一定深度后,使气缸带动打孔针后退,让打孔针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可以取下菌棒,如此反复使用即可。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对菌棒的装夹具有定位准确和所用时间少,不会损坏塑料薄膜,大大提高了菌棒打孔的效率,保证了菌棒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孔针4穿过筒体3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筒体2,通孔3,打孔针4,板体5,气缸6,盖板7,拉手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气动菌棒通气机,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对菌棒起定位作用的筒体2,筒体2的侧壁上设有一组通孔3,通孔3内设有可做往复运动的打孔针4。打孔针4的端部设有安装打孔针4的板体5,板体5的另一端连接在气缸6上。外壳1和筒体2之间的顶端设有盖板7。盖板7上设有一对便于操作的拉手8。
在使用时,首先把菌棒放置在筒体2内,再启动所有气缸6一起工作,接着气缸6带动打孔针4穿过筒体2上的通孔3扎入到菌棒内,然后当打孔针4深入到菌棒内一定深度后,使气缸6带动打孔针4后退,让打孔针4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可以取下菌棒,如此反复使用即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大璐,未经周大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2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测压装置
- 下一篇:灭火装置的温感启动器及灭火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