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制钼板坯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2963.X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4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红;白秋平;史振琦;王岗;张航;葛宽余;刘涛;张焜;师阿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制 钼板坯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制备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压制钼板坯用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钼板坯的压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500t油压机通过机械挤压钢模具,使模具内的钼粉成型为标准尺寸的坯料。第二种则是采用冷等静压机通过液压的方式,挤压装有钼粉的胶膜得到粗坯,然后经过修整达到标准尺寸。
油压机压制的板坯,虽然尺寸精度高,原料利用率高,但是由于设备的限制一般坯料的厚度都不超过15mm,单重最大也仅为2kg,而且其成型的方式为单向模压成型,坯料厚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出现压坯密度不均匀,掉边掉角等缺陷。
冷等静机压制的板坯,是通过用橡胶作包套材料,根据帕斯卡定律以液体为压力介质,利用密闭高压容器内制品在各向均等的超高压压力状态下成型的。使用橡胶包套材料作为模具压制的板坯,由于模具变形严重,导致板坯的外观尺寸精度较差,需要对坯料进行修整,并且原料的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制钼板坯用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板坯外观尺寸精度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制钼板坯用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和两个第二滑块,底座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半圆形的侧护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上方设置有内部中空的上冲头,上冲头的空腔内设置有横杆;上冲头的上方设置有圆形的端盖,端盖的顶部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两个第一滑块和两个第二滑块组合后,其内壁共同形成一个矩形空腔。
侧护套的内壁的形状与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的外壁形状相适应。
每个侧护套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凸起部,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凹进部,凸起部的形状与凹进部的形状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制钼板坯用模具制备的钼板坯尺寸精度高,密度高并且均匀一致,对原料的利用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制钼板坯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制钼板坯用模具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滑块,3.第二滑块,4.侧护套,401.凸起部,402.凹进部,5.上冲头,6.横杆,7.端盖,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压制钼板坯用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2和两个第二滑块3,底座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半圆形的侧护套4,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的上方设置有内部中空的上冲头5,上冲头5的空腔内设置有横杆6;上冲头5的上方设置有圆形的端盖7,端盖7的顶部连接有把手8。
两个第一滑块2和两个第二滑块3组合后,其内壁共同形成一个矩形空腔。
侧护套4的内壁的形状与第一滑块2以及第二滑块3的外壁形状相适应。
每个侧护套4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凸起部401,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凹进部402,凸起部401的形状与凹进部402的形状相适应。
工作时,先将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放置在底座1上,然后将两个侧护套4从底座1的两侧向中间套合,一个侧护套4的凸起部401与另一个侧护套4的凹进部402对应套合,并且套合好后的侧护套4的内壁形状与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的外壁形状相对应;此时将适量的钼粉装入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形成的矩形腔中,装好后再将握住横杆6将上冲头5对准放入矩形腔中与钼粉接触。最后将装好钼粉的模具整体放入冷等静压机中,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两个侧护套4推动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从侧面挤压钼粉,上冲头5和底座1从上下方向挤压钼粉,最终将钼粉压制成钼板坯。
当模具不使用时,将模具按照上面的工作状态装配好后,用端盖7盖在侧护套4的上端,以避免模具污染。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压制钼板坯用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板坯外观尺寸精度较差的问题,并且压制成的钼板坯密度高并且均匀一致,压制过程中钼粉无浪费,对原料的利用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29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