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儿童餐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5031.0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6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许清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万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1/02 | 分类号: | A47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儿童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就餐使用的餐椅。
(二)背景技术
儿童在就餐时,因为身高的关系。不能坐到为大人设计的座位中和餐桌中,要使用一种专门为儿童设计符合儿童大小的餐椅。
现有的儿童餐椅是木头做成的,牢固但不可折叠,在使用完毕后放置占用空间。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儿童餐椅不可折叠放置占用空间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儿童餐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儿童餐椅,包括一个前U型支腿和一个后U型支腿,所述的前U型支腿和后U型支腿的上端通过两个关节结合在一起;还包括一个座椅体和一个轴架,所述座椅体上设有一个第一旋转轴,所述轴架包括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通过连接杆与第二旋转轴平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轴设置在座椅体上,所述第三旋转轴连接在前U型支腿上,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在在后U型支腿上;还包括一个餐板,所述餐板可旋转的连接在关节上。轴架转动带动座椅体相对第一旋转轴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包括一个座板和一个可相对座板折叠的靠背,所述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都连接在座板上。在撑开形态下打开座板和靠背,在收藏形态下将靠背相对座板折叠在一起,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收藏形态时整个餐椅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的餐板与关节可拆卸式连接。这样涉及便于小孩进入撑开形态中的座位上。
进一步,所述U型后支腿、U型前支腿上各设有两个可调节高低的支脚。
进一步,所述的支脚上端设有螺纹杆,所述U型前支腿、U型后支腿下侧对应支脚设有螺纹孔,所述支脚上的螺纹杆螺设于螺纹孔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分为撑开形态和收藏形态两个形态,撑开形态时将前U型支脚和后U型支脚下端相互远离,然后将座椅体和餐板放平,座椅体的前端搁到第三旋转轴上就能顺利使用。
收藏形态是将前U型支脚和后U型支脚下端相互靠拢,整个座椅体和餐板转动收拢在前后U型支脚旁,餐椅的体积大大的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儿童餐椅可以折叠,在不用时餐椅的占用空间大大的缩小。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撑开形态时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撑开形态时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收藏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收藏状态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收藏状态桌板和支脚分解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至5一种折叠式儿童餐椅,包括一个前U型支腿1和一个后U型支腿2,所述的前U型支腿和后U型支腿的上端通过两个关节3结合在一起;还包括一个座椅体4和一个轴架5,所述座椅体上设有一个第一旋转轴6,所述轴架包括第二旋转轴7和第三旋转轴8,所述第三旋转轴8通过连接杆9与第二旋转轴7平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轴7设置在座椅体4上,所述第三旋转轴连接在前U型支腿1上,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在在后U型支腿2上;还包括一个餐板10,所述餐板可旋转的连接在关节3上。轴架转动带动座椅体相对第一旋转轴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包括一个座板4A和一个可相对座板折叠的靠背4B,所述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都连接在座板上。在撑开形态下打开座板和靠背,在收藏形态下将靠背相对座板折叠在一起,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收藏形态时整个餐椅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的餐板10与关节3可拆卸式连接。这样涉及便于小孩进入撑开形态中的座位上。
进一步,所述U型后支腿、U型前支腿上各设有两个可调节高低的支脚11。
进一步,所述的支脚上端设有螺纹杆12,所述U型前支腿、U型后支腿下侧对应支脚设有螺纹孔13,所述支脚上的螺纹杆螺设于螺纹孔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分为撑开形态和收藏形态两个形态,撑开形态时将前U型支脚和后U型支脚下端相互远离,然后将座椅体和餐板放平,座椅体的前端搁到第三旋转轴上就能顺利使用。
收藏形态是将前U型支脚和后U型支脚下端相互靠拢,整个座椅体和餐板转动收拢在前后U型支脚旁,餐椅的体积大大的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儿童餐椅可以折叠,在不用时餐椅的占用空间大大的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万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慈溪万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50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