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监控白蚁防治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265485.8 申请日: 2013-05-14
公开(公告)号: CN203251823U 公开(公告)日: 2013-10-30
发明(设计)人: 王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飞鹰害虫防治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M1/02 分类号: A01M1/02
代理公司: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王梨华;陈丽霞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监控 白蚁 防治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蚁防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防治白蚁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的可监控白蚁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一种十分原始而古老的昆虫,据查,白蚁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二亿五千多万年。白蚁繁殖快,适应性超强,地球上除极少严寒地带外,世界各地均存在。对白蚁的认知,不仅仅对房屋建筑有危害,而且对名胜古迹、水库堤坝、森林树木、电讯器材、文物档案、仓储物资、粮食药材、船舶桥梁、铁道枕木和军用物资等含纤维素的物质都有极大的危害。白蚁的生活十分隐蔽,甚至外出取食、吸水,也要专门修筑隐蔽的蚁路,所以白蚁的活动非常不易被发现。然而,等到人们一旦觉察,均已造成巨大危害。

为了防止白蚁的侵害,国内外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研发了多种灭治方法,如挖巢、水剂喷杀、粉剂毒杀、熏蒸和各种诱饵方法等。目前的这些防治办法包含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不符合当前环保的要求,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一定影响,并且白蚁危害隐蔽,破坏性大,隐藏在树木和建筑物木结构内或地底下,水库堤坝上,使用该类药剂和方法灭治不能彻底,预防不能全面并无法进行大面积广泛应用。

目前,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大幅提高,白蚁危害的防治理念已逐渐从化学防治向绿色环保控制转变,主要采取诱杀白蚁的方法,其原理是,首先将这类高效低毒的慢性灭蚁药剂,配置成诱杀毒饵,即在诱饵中加入少量的慢性灭蚁药剂,配置成毒饵,投放在白蚁危害部位,引诱白蚁自行取食毒饵,让白蚁使用后中毒或带入群体,利用白蚁的生活习性和毒饵的慢性作用,让毒饵在群体中互相传递最终导致灭杀整个白蚁群体。有很多国家运用这种防治办法,把这类装置放在房屋建筑物地下,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更换毒饵,进一步消灭白蚁。有则灭之,无则防之,这类防治装置在很多国家地区已经得到了普遍运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防治白蚁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的可监控白蚁防治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可监控白蚁防治装置,包括外壳和饵条,外壳上设有白蚁入口和顶盖,饵条上设有监控电路,顶盖上方设有监控器,饵条被白蚁啃吃后监控电路控制监控器发出信号。白蚁防治装置一般埋在木结构建筑物内或地底下,只有顶盖露出,现有技术中需要时常将装置拿出确认白蚁是否啃吃过。而本实用新型的防治装置,白蚁在诱饵剂的作用下前来啃吃饵条,穿过白蚁入口进入外壳内,在啃吃饵条的时候破坏了监控电路,监控电路控制顶盖上的监控器发出信号,管理人员在不取出的情况下就能知道白蚁啃吃过饵条,达到监控效果。

作为优选,监控电路缠绕在饵条外侧或贯穿在饵条内部。监控电路分布在饵条外部或内部,白蚁啃吃饵条时可以随时全方位进行监控。

作为优选,外壳内设有内壳体,饵条安装在外壳与内壳体之间的空隙中。内壳体内有饵室,饵室内带有诱饵或毒饵。

作为优选,顶盖上设有边框。埋设本实用新型的防治装置时,边框露在外面,方便管理人员能更容易找到埋设的装置,方便管理。

作为优选,边框横截面积为70~400cm2。边框的大小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监控白蚁防治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白蚁防治装置,经检查若发现白蚁需将木条全部取出,来更换毒饵,影响白蚁群体活动的缺陷。以解决现有白蚁防治中适用面和更换毒饵操作不便,容易影响白蚁群体活动而导致防治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监控白蚁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可监控白蚁防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4和饵条7,外壳4上设有白蚁入口5和顶盖1,饵条7上设有监控电路8,顶盖1上方设有监控器2,饵条7被白蚁啃吃后监控电路8控制监控器2发出信号。

监控电路8缠绕在饵条外侧或贯穿在饵条内部。

外壳4内设有内壳体6,饵条7安装在外壳4与内壳体6之间的空隙中。

顶盖1上设有边框3。

边框3横截面积为70~400cm2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飞鹰害虫防治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飞鹰害虫防治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54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