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给水气压调节式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5556.4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夫;宋毅夫;刘战东;南纪琴;刘祖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毋致善 |
地址: | 453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水 气压 调节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灌溉技术,特别是负压给水气压调节式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植物负压给水技术是一种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水技术。负压给水中负压会发生丢失现象,需进行恢复负压,现在恢复负压都是采用定时脉冲或人工加压脉冲方法使其恢复,然而人工加压脉冲中维护费用高,定时脉冲加压难以控制负压丢失的频率,使脉冲次数增加,且无法实现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负压丢失恢复时能即时恢复负压的负压给水气压调节式自动控制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负压给水气压调节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负压给水管和负压给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给水箱的水位与负压给水管相平或略低,所述负压给水箱的上部的侧壁上开有通气孔,在所述负压给水箱的上方设有压力水箱,通气管置于所述压力水箱中,此通气管的上端口处在此压力水箱的水面的上方,其下端口处在所述负压给水箱的通气孔与水箱顶板之间,在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压力水箱之间设有供水管,在所述压力水箱与负压给水箱之间设有给水管,供水电磁阀的进水孔分别与水泵的出水口和压力水箱的供水管连通,此供水电磁阀的常开进水孔和常闭出水孔分别与负压给水箱及压力水箱连通,负压给水电磁阀的常开出水孔和常闭进水孔分别与负压给水箱和压力水箱连通,此负压给水电磁阀的出水孔与负压给水管连通:负压给水管和压力水箱中的水位触点分别与控制器中的水位继电器B1和水位继电器B2连接,所述控制器中的中间继电器C1和中间继电器C2分别与负压给水电磁阀和供水电磁阀的线圈连接,所述供水电磁阀和负压给水电磁阀的结构相同,其结构是:电磁阀壳体下部的右侧有两个相平行的常开水孔和常闭水孔,此二水孔的内端口分别与水腔连通,此电磁阀壳体下部的左侧有一水孔,此水孔的内端口与上述水腔连通,上述水腔的上端设有两个相平行的竖向腔,常开阀磁铁芯和常闭阀磁铁芯分别置于上述两个竖向腔内,上述常闭阀磁铁芯的上端面与竖向腔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压簧,上述常开阀磁铁芯下部的小直径柱体上套设有压簧,此小直径柱体的下端设有橡胶密封盖,常闭阀磁铁芯的下端设有橡胶密封盖,上述两个橡胶密封盖分别与上述常开水孔和常闭水孔的内端口的环形面相对,在常开阀磁铁芯所在的竖向腔体外侧的下部设有线圈,在常闭阀磁铁芯在的另一个竖向腔体外侧的上部设有线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恢复负压即时和快速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主视图;图3是图2的A-B转折剖面图;图4是图2的A-C转折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包括负压给水箱1,压力水箱,供水电磁阀12,水泵和控制器14。所述压力水箱8内设有过滤器9、通气管6、供水管7、负压给水箱1和负压进水管和负压检测管5的低水位、中水位和高水位触点;所述负压给水箱的负压进水管11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电磁阀12的一出水孔和所述负压给水箱连通,该供水电磁阀的进水孔与所述负压给水管10和水泵出口连通,负压给水电磁阀2的两个进水孔分别与负压恢复管4的一端连通和负压给水箱连通,所述负压给水电磁阀的出水孔与负压给水管3连通,所述通气管6的上部置于压力水箱内,其上端口外露于压力水箱的液面,其下端置于负压给水箱的上部,其下端口处于所述负压给水箱的进气孔与顶板之间,所述负压给水箱内水位应当与所述农田负压给水管的高度相同或略低,所述通气管上设有齿条与齿轮轴上的齿轮齿合,此齿轮轴转动支撑在所述负压给水箱上的支架孔中,便于调整所述通气管下端口的位置。水泵的进水口与水源连通,其出水管13与所述供水电磁阀的进水孔连通。所述控制器由水位继电器B1和水位继电器B2、中间继电器C1和中间继电器C2,其中水位继电器B1分别与压力水箱中高水位、中水位和低水位触点连接,水位继电器B2分别与负压检测管内高水位触点、低水位触点和负压给水管内的中水位触点连接,中间继电器C1和中间继电器C2分别与负压给水电磁阀和供水电磁阀的线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5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