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雾霾消除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265573.8 申请日: 2013-05-16
公开(公告)号: CN203370397U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李丹;隋向萍;王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B01D45/04 分类号: B01D45/04;B01D45/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3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消除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雾霾消除装置,属于空气污染治理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雾霾天气光顾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多次长时间发生过,而且,还有加重和频度增加的趋势。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形成原因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更多的隐患!怎样设计一种可以在室外长时间高效率地消除雾霾的装置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所以利用雾霾形成离不开颗粒的重量远大于空气的重量的原理,发明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即可将雾霾消除掉的雾霾消除装置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室外高效消除雾霾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霾消除装置,该雾霾消除装置利用颗粒重量远大于空气的重量的原理,利用雾霾颗粒的惯性,达到将雾霾颗粒与空气有效地分离开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雾霾消除装置由吸收筒1、风动回力刷2、颗粒回收仓3、落粒收集扁筒4、飘粒收集圆筒5、吸力风扇6、出风口7、风扇电机8、电机支架9、风扇叶片10、风扇固带11、颗粒变向筒12、颗粒汇集筒13、气粒分离筛14、雾霾进入筛15、筛孔16、汇集筒支架17、颗粒回收仓门18、仓顶孔19、刷头20、刷柄21、固刷管22、刷柄端片23、控刷弹簧24、转轴孔25、风力板26、转轴27、转轴通孔28、刷基壁29、旋转滑道30、转轴滑头31、回力弹簧32、电源线33、电源插头34组成,其特征是:吸收筒1是吸收沉积雾霾颗粒的结构部件;转轴滑头31为两端各连有1个直径为1-5毫米的定滑轮的不锈钢圆杆,直径为2-8毫米,长度为10-20毫米,当转轴27向转轴通孔28外伸出时,可以在旋转滑道30上滑动,以带动转轴27产生旋转的力量,使得转轴27连同刷头20、刷柄21、固刷管22一起在气粒分离筛14内表面转动,进而将堵塞气粒分离筛14上筛孔16的雾霾颗粒刷下来,使得筛孔16重新畅通;颗粒回收仓3长方体形,长度为1-5米,宽度为0.8-4米,高度为2-5米,在一侧的壁上开有1个颗粒回收仓门18,供收集回来的雾霾颗粒被集中处理;飘粒收集圆筒5圆筒形,不锈钢质地,直径为0.1-0.6米,上面没有筛孔16;颗粒变向筒12位于颗粒汇集筒13的后面,与颗粒汇集筒13的中轴呈45°夹角;由于颗粒汇集筒13重量较大,故在其下面设置一根直径为1-5厘米的不锈钢质地的汇集筒支架17,以便颗粒汇集筒13中央纵轴正好处于吸收筒1中央纵轴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5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