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出轴容腔直孔加变截面沟槽的防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5645.9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6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雯;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出轴容腔直孔加变 截面 沟槽 防漏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出轴容腔直孔加变截面沟槽的防漏结构。这种防止减震器活塞杆油封漏油的结构尤其适应于高速铁路的运营机车用减震器、也适应于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车辆和各种汽车用减震器。
二、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各种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在各种车辆的悬架系统中广泛地采用了减震器。由于减震器的作用,衰减了车轮受到路面激振引发的振动能量,提高了车辆运行中的操控稳定性和车辆的平顺性。
目前在我国,由于受到减震器活塞杆加工设备精度的限制,还要受到减震器各零部件材质和工艺的限制,以及减震器内工作介质的清洁度和其性质稳定性的限制,就算采用了同一种结构形式的减震器,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减震器出现早期漏油,阻尼特性下降,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在大量的高速列车,客车和中高级轿车上长期依赖进口配件。
在减震器活塞杆加工设备精度的限制和减震器各零部件材质和工艺的限制的现实条件下,改变其防漏结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研发出一种低成本,简单可靠的减震器活塞杆出轴端的组合防漏结构。
本发明是一种减震器出轴容腔直孔加变截面沟槽的防漏结构,其结构由外缸筒1、工作缸筒2、活塞杆3、导向套4、密封件5、压紧螺帽6、油封7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在导向套4上设置了一个减压回流槽,并在减压回流槽的右边设置了密封件5;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通过设置在导向套4上的横直交叉小孔和其外圆上的变截面轴向沟槽与储油室连通;由于设置在导向套4上的横直交叉小孔和其外圆上的变截面轴向沟槽的液阻特性,它只容许少量的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容腔内的渗漏油液流回储油室,而不会容许在车辆剧烈跳动时储油室的油液流到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这样就将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与导向套4上的减压回流槽和储油室隔离,使得带有较粗颗粒杂质的油液无法进入该部容腔,减少了这些杂质对油封7的磨损。但减震器需要卧式安装时,注意保持导向套4上的小孔与储油室的连通口处于垂直线的上方。
其工作原理是:在减震器工作时,经过活塞杆3与导向套4之间的间隙渗漏的油液流至导向套4上的减压回流槽后会自动流回外缸筒1和工作缸筒2间的储油室,使得密封件5的左右端的压差为零,阻止或大大减少了油液渗漏到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防止了油液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入该容腔,保护了油封7;当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渗入了油液后,会自动经由设置在导向套4上的小孔流入储油室;当车辆剧烈跳动使得储油室的油液晃动时,即便冲到了导向套4的左部端面上,储油室内的油液也会被导向套4上的横直交叉小孔和其外圆上的变截面轴向沟槽的液阻阻挡,无法进入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确保了该容腔内油液的清洁和油封7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的减震器的典型结构改型设计的,它针对现有的减震器的导向套上无减压回流槽,和导向套与活塞杆间无密封件,活塞杆与导向套间的泄漏直接作用在油封上等弊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前置减压回流和防止减震器和储油室的油液直接进入导向套与油封间容腔,确保油封使用寿命的新结构。
本发明的结构和成本基本与原有产品相同,安装和连接尺寸不变。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减震器工作时,经过活塞杆3与导向套4之间的间隙渗漏的油液流至导向套4上的减压回流槽后会自动流回外缸筒1和工作缸筒2间的储油室,使得密封件5的左右端的压差为零,阻止或大大减少了油液渗漏到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防止了油液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入该容腔,保护了油封7;当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渗入了的油液后,会自动经由设置在导向套4上的小孔流入储油室;当车辆剧烈跳动使得储油室的油液晃动时,即便冲到了导向套4的左端面上,储油室内的油液也会被导向套4上的横直交叉小孔和变截面轴向沟槽的液阻阻挡,无法进入油封7与导向套4之间的容腔,确保了该容腔内油液的清洁和油封7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5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