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及清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6044.X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6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熊正林;运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235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体 电池 清洁 构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和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胶体电池是铅酸电池的一个发展分类,最简单的做法是在硫酸中添加胶凝剂,加入电池中,电解液会凝固成胶态。胶体电池顶端设有阀,该阀在胶体电池中主要起以下作用:
1、使电池内部有一定内压,提高反应效率;
2、在电池过充电时或在高电压充电时的不正常工作条件下,会产生过量的氧气,甚至还有氢气,电池内部压力升高,会导致电池壳体变形甚至爆炸,阀门打开后会排掉气体,避免爆炸;
3、在电池内部气压正常的情况下,防止外部气体进入电池内部;
4、防止电解液蒸发,避免电池干涸。
铅酸电池的反应如下:
但在充电过程中,随着电压的升高,会有副反应产生,当充电电压高于2.6V/cell时,电池内部的主要反应为:
H2O→2H++1/2O2
2Pb+O2→2PbO
在充电过程中,负极产生的Pb(铅)会将O2(氧气)吸收产生PbO(氧化铅),而受析氢电势的影响,一般不会有H2(氢气)产生(特殊情况除外),但因为电池充电过程是放热反应,会有热量产生,而会产生水蒸气,当内部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电池的阀会打开,使气体排出。
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从电池胶液冒出时,会带出部分胶液,胶液附着在阀座表面,风干凝固,凝固后的物质,如果不及时擦干净阀座周围的残胶,会导致阀座结合处配合不好,使胶体阀无法发挥其作用。
当胶体阀密封性能无法满足要求时,就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内部气压低,会降低充电反应效率,使同组电池的放电一致性不一;外部气体进入电池内部以及电解液蒸发,都增加了电池内部的硫酸铅含量,使电池的自放电速度加剧;而在充电过程中,因密封不良,会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带出,酸雾排出后遇外界的冷空气凝固成液滴,而产生漏液的隐患。
目前常规的去除残胶的方法是用布条擦,但是用布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布条会吸酸,但吸的量有限,需要及时更换,存在成本问题;
2、阀座口较小,需要反复擦拭才能擦干净,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胶体电池阀座表面残胶方便、快捷的清洁构件及包括该清洁构件的清洁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轴向开设有一排出孔,所述排出孔的一端敞口,所述筒体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清洁孔,所述清洁孔与所述排出孔的另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清洁部和连接部,所述排出孔的敞口端设于连接部上,所述清洁孔设于清洁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尺寸比清洁部横截面尺寸大。
进一步地,所述排出孔由相互连通的多段构成,其中排出孔位于连接部的一段比其位于清洁部的一段的尺寸大。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孔为圆孔,其均匀分布于清洁部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孔为长孔,其均匀分布于清洁部的侧壁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装置,包括真空泵和前述的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所述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与所述真空泵气路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及清洁装置,清洁构件与真空泵通过管连接,真空泵产生的吸力吸收胶体电池阀座四周的残胶,除胶方便、快捷,省去了用布条擦拭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胶体电池阀座的清洁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6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造三色皂的皂模
- 下一篇: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