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骶神经前根电刺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6162.0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4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闫鹏;郑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前根电 刺激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如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骶神经前根电刺激系统及其电极。
背景技术
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患者来说,经常出现膀胱逼尿肌高张反射及逼尿肌-括约肌协同障碍的现象,引起尿潴留及肾损害,以往大多采用药物治疗、间歇导尿治疗及各种手术治疗等等,但存在效果不理想、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等缺点,直到骶神经根刺激器的问世,它是基于逼尿肌和括约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原理,采用间断脉冲刺激时,可以在两次刺激期间由于持续升高的膀胱内压出现排尿,但这种排尿方式属于一种人工排尿模式,刺激参数不能合适的进行调整,膀胱内压有时会很高造成肾损伤,其次骶神经前根包含一些支配下肢的神经纤维,在刺激时会发生下肢的抖动,不方便患者的使用,在使用早期骶神经前根刺激系统时,必须进行骶神经后根切断术,这样可以消除逼尿肌的高张反射,但这样做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丧失了排便反射和勃起反射,对于一些男性患者来说,这样的代价是不可接受的。
1991年Rijkhoff等提出阳极阻滞技术,通过此技术可以选择抑制直径大的神经的传导,实现小直径神经单独兴奋,我们将此技术应用到骶神经前根电刺激的过程中,从而使排尿模式更加生理性。应用阳极阻滞技术进行电刺激骶神经前根的方法不仅仅可以用来改善排尿,方便使用,将来还可能改善排便,使骶神经根电刺激技术更适合脊髓不全损伤的患者,消除了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电刺激时的疼痛问题。此外,通过此种方法治疗痉挛性膀胱而不需要进行骶神经后根切断术也将成为可能。
一般的骶神经刺激电极表面均为平滑的表面,刺激电流的通路因着神经与电极的接触通路呈现不同的流通模式,一定程度影响电流的导通,严重可能由于表面接触不良而导致刺激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脊髓损伤不全、痉挛性膀胱的骶神经前根电刺激系统。该系统包括:脉冲刺激子系统以及电极子系统;电极子系统包括骶神经前根刺激电极;脉冲刺激子系统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光电隔离模块、电源模块、数模转换器(D/A)、电脉冲发生器组成,该脉冲刺激电路子系统还可包括显示模块以及输入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到中央处理器、光电隔离模块、数模转换器(D/A)、电脉冲发生器;中央处理器与光电隔离模块、数模转换器、脉冲发生器依次连接;脉冲发生器连接到骶神经前根刺激电极,其中,所述阳电极和阴电极的接触神经的表面具有多个突起。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阳极阻滞技术与骶神经根电刺激技术相融合,弥补以往骶神经根刺激器不足,使电刺激骶神经前根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选择性在副交感神经中传导,结果显示当刺激脉宽达到300us,刺激电流达到1.05mA时,尿道内压降为零,膀胱逼尿肌出现单独收缩,其引起的膀胱排空很接近正常的生理性排空;而且电刺激剧烈抖动等症也减少甚至消失。由于电极表面具有不同结构,使得接触点更多,提高了电刺激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极阻滞电刺激技术和刺激后排尿技术一样都可以有效重建SCI后膀胱排尿功能,设计出的骶神经前根刺激器及其刺激电极在排尿模式、性能及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骶神经前根电刺激系统的脉冲刺激子系统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骶神经前根电刺激系统的电极子系统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环状电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状电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表面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人民医院,未经吉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6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动力激光传输点状光纤
- 下一篇:双管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