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矩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6398.4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4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奇 |
主分类号: | G01L3/22 | 分类号: | G01L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扭矩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简单的对零件施加扭矩的工具,如开口扳手、套筒扳手等,使用者仅能凭借着操作时的手感决定施加力量的多寡,其往往无法适当掌握施加扭矩的大小。因此,当施加扭矩过大时,零件可能损坏崩牙;而当施加扭矩过小时,零件则容易松脱。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一种既有的可测量扭矩的工具遂被提出,其在原有的工具主体上加入了一个扭矩测量装置,该扭矩测量装置是为在工具主体内嵌入一个应变规,当工具对零件施加扭矩时,借由应变规受力形变造成电阻值变化,即可计算出工具施加扭矩的大小。此扭矩测量装置虽然可以测量工具施加扭矩的大小,但由于工具主体多具有相当的强度,其受力时亦不会产生太大的弯曲,因此由应变规形变造成的电阻值变化计算而来的扭矩往往敏感度不高,对于工具在精密机械的使用上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矩测量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感测构件弯曲位移并转换为扭矩值的方式来测量扭矩值的扭矩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矩测量装置,其包含一握持元件、一穿设于握持元件中的功能元件、一设置于握持元件中的感测元件及一结合于握持元件的显示元件;其中,握持元件具有一握持端、一开口端及一内部空间,握持元件于侧边设有一突出构造,并形成一与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空间,握持元件另开设一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容置口。
功能元件是为一具有弹性而于弯曲后可自动复原的长形杆体,其具有一穿设部及一功能部,穿设部穿设于握持元件的内部空间,其宽度略小于内部空间而使穿设部两侧与握持元件内壁留有空隙,穿设部一端以可活动的方式与握持元件结合,其活动方向仅限平行于穿设部长边的方向,另一端则枢设于握持元件中,功能部突出于握持元件开口端外侧。
感测元件包含一感测片与一感测器,感测片设于功能元件的穿设部侧边,感测器设于握持元件侧边的突出构造所形成的空间中而相对于感测片。
显示元件包含一显示面板及相接设的信号处理器,其设于握持元件侧边的突出构造所形成的空间中,并以导线与感测器连接,并可由握持元件的容置口透视。
当将功能元件的功能部套接于零件并扳动握持元件施加力量后,功能元件的穿设部即因受力而弯曲形变,穿设部可活动的一端亦随穿设部的弯曲形变而改变位置,感测片因而相对于感测器产生位移。感测器可感测此位移量而产生电子信号,并将此电子信号传送至显示元件。显示元件可接收感测器传送来的电子信号,且进一步将此电子信号转换并显示为扭矩值,使用者即可得知所施加扭矩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可更为精确地测量工具施加于零件上的扭矩大小,并且构造精简,可运用于各式的扭矩施加工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 1. 握持元件 ,2. 功能元件,3. 感测元件 ,4. 显示元件,5. 握持端,6. 开口端 ,7. 内部空间,8. 突出构造,9. 穿孔,10. 穿孔,11. 凸柱 ,12. 凸柱 ,13. 容置口 ,14. 穿设部 ,15. 功能部,16. 穿孔,17. 穿孔,18. 感测片,19. 感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扭矩测量装置包含一握持元件(1)、一功能元件(2)、一感测元件(3)及一显示元件(4),具体结构如下。
握持元件(1)是为一由两对合的半壳体组合而成的长方形壳体,握持元件(1)包含一握持端(5)、一开口端(6)、一内部空间(7)及一位于握持元件(1)侧连的突出构造(8),此突出构造(8)形成一与内部空间(7)相连通的空间;握持元件(1)于远开口端(6)处与近开口端(6)处分别设有一穿孔(9、10)与一相对的凸柱(11、12),并开设一与内部空间(7)连通的容置口(13),此容置口(13)位于侧边的突出构造(8)上。
功能元件(2)是为一具有弹性而弯曲后可自动复原的长形杆体,其包含一穿设部(14)及一功能部(15),穿设部(14)穿设于握持元件(1)的内部空间(7),其宽度略小于内部空间(7)而使穿设部(14)两侧与握持元件(1)内壁留有空隙;功能部(15)突出于握持元件(1)开口端(6)外侧,其是为开口扳手的形式而可套接于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奇,未经朱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63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