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针连接器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8925.5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6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24;H01R24/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连接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探针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组合,请参阅第五图,包括绝缘承载体10’、探针端子20’、绝缘本体30’和对接端子40’,其中绝缘承载体10’上开设有数个探针端子孔11’,探针端子20’组装于探针端子孔11’内,绝缘本体30’上开设有数个对接端子孔31’,对接端子组装于对接端子孔31’内。定义绝缘承载体10’上的探针端子20’与对接端子40’对接的一端凸出的表面为对接面。
现有的探针连接器组合组装有探针端子20’的绝缘承载体10’固定于外壳(图中未标示)内,绝缘承载体10’的对接面露出于外壳,组装于绝缘本体30’上的对接端子40’采用轴向配合方式抵接于探针端子20’上,至此,探针连接器组合完成。
然而,上述的探针连接器组合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在端子未完全插入时容易产生电弧火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侧滑式嵌合结构的探针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探针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绝缘承载体,其上部开设有一向下凹陷并向后延伸且贯穿整个绝缘承载体的滑轨槽,其贯穿上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固持孔;至少一个探针端子,包括固持部、弹接部和焊接部,探针端子从下向上组装于绝缘承载体的固持孔内;一绝缘本体,其下部向下凸伸形成一前后延伸的长条状的滑块,其贯穿上下表面开设有与绝缘承载体上固持孔对应的至少一个呈圆形的固定孔;至少一个对接端子,包括固定部和对接部,对接端子从下向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固定孔内;绝缘本体的滑块沿着绝缘承载体的滑轨槽从后向前滑动并固定于滑轨槽内,探针端子的弹接部分别对应抵接于对接端子的对接部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于每个固定孔前后两端向下呈弧形凸起形成数个凸包,且凸包与固定孔呈间隔顺序排列。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下部呈倾斜面,倾斜面上与滑块呈一条直线方向上向前凸伸形成一导引块。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引块前端呈现倒角或圆角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承载体后端开设上下贯穿绝缘承载体的止挡槽,所述滑块的后端对应止挡槽垂直于滑块向下凸伸形成止挡部,绝缘本体的止挡部抵顶于绝缘承载体的止挡槽的槽底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探针端子的弹接部装于固持部上端且直径小于固持部,焊接部组装于固持部的下端且直径大于固持部,所述每一固持孔包括一呈圆形上下延伸的第一固持槽、从第一固持槽顶端向内收缩向上延伸形成一呈圆形的第二固持槽以及从第二固持槽顶端向内弧形收缩并继续向上延伸且贯穿绝缘承载体上表面的呈圆形的第三固持槽,探针端子的固持部固定于固持孔的第二固持槽内,弹接部固定于第三固持槽内且弹接部顶端伸出于绝缘承载体上表面,焊接部固定于第一固持槽内且焊接部末端伸出于绝缘承载体下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对接端子的对接部直径大于固定部,所述每一固定孔包括一呈圆形上下延伸的第一固定槽、从第一固定槽顶端向内收缩并向上延伸贯穿整个绝缘本体形成一呈圆形的第二固定槽,对接端子的对接部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內,固定部固定于第二固定槽內且固定部末端伸出于绝缘本体上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定义探针端子最后插入端子为触动端子,定义对接端子与触动端子对应抵接的端子为侦测端子,当对接连接器完整插入到探针连接器时,触动端子与侦测端子完成对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探针连接器组合采用侧滑式嵌合结构,从而节省了空间,并且能够控制端子在完整插入后再触动侦测端子而进行放电,确保不会有电弧火花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探针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探针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探针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探针连接器组合的剖面图。
图5为现有探针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探针连接器 1 绝缘承载体 10
滑轨槽 11 止挡槽 12
固持孔 13 第一固持槽 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8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