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负载高速、大负载低速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9081.6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解通护;郭星良;吴伟;陈国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高速 低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负载高速、大负载低速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涉及类似打包机或扒渣机等设备的主油缸行程比较长,在前进及缩回的过程中时间周期比较长,能源浪费大,以扒渣机为例,假设主油缸长4米,运动速度按V=100mm/S算,假设前进缩回速度相等,则一个工作循环周期下来需要将近80秒,这期间真正有效做功的时间约为40秒(返回扒渣为有效做功),其中50%的时间是在做无用工,时间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能源浪费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负载高速、大负载低速缸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对传统油缸结构及控制方式加以改进,在不额外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缩短工作周期、提高生产率、减少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负载高速、大负载低速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活塞、密封圈、空心状第一活塞杆、空心状第二活塞杆和用以控制油缸伸缩的控制回路;其中,第二活塞杆一端与缸体内的活塞相连接,另一端穿出缸体;第一活塞杆一端与缸体相连接,另一端穿入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与活塞之间,第二活塞杆与缸体之间,以及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缸体与活塞之间形成活塞腔,缸体、第二活塞杆与活塞之间形成活塞杆腔,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之间形成复合腔;第一活塞杆与缸体相接的一端设有第三油口,活塞腔的腔壁设有第一油口,活塞杆腔的腔壁设有第二油口。
所述控制回路包含换向阀、顺序阀、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其中,换向阀分别直接与第三油口与第二油口相连,且换向阀通过顺序阀、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与第一油口相连。
所述第二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螺母与活塞相连接;第一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螺母与缸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改进油缸结构,增加一个复合腔及部分管路附件就可将传统缸改成复合缸;
2、改进控制回路,增加阀件就可将控制回路改成与复合缸配套的控制回路;
3改进后解决了能量分配不合理现象,既可以使油缸在小负载下获得高速度,又在大负载下保持未改进前的速度,提高生产率,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工艺动作;
4、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主油缸的结构及控制回路在不额外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该油缸工作过程中能量分配更合理:空行程(或者叫小负载)时高速前进,在前进过程中节省时间为27秒,有效做功(缩回)时间比未改进前缩短8秒左右,经过计算:在一个工作循环周期就节省时间为8+27=35秒,实际工作周期为80-35=45秒,工作效率提高80/45=1.8倍左右,由于工作周期时间缩短,液压系统在一个工作循环周期内的节流损失大大降低,提高生产率、减少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油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油缸控制回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缸的控制回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为:
1—换向阀、2—顺序阀、3—单向阀、4—液控单向阀、5—第一活塞杆、6—第一连接螺母、7—缸体、8—第二连接螺母、9—活塞、10—密封圈、11—第二活塞杆、a1—第一油口、a2—第二油口、a3—第三油口、A1—传统油缸的活塞腔、A2—活塞杆腔、A3—复合腔、A4—活塞腔、S—伸出、C—缩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类似打包机或扒渣机等设备的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在不增加额外大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对现有设备油缸及控制回路做少许改进而达到缩短工作周期、提高生产率、减少能源浪费的目的。
参见图2、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小负载高速、大负载低速缸装置的具体结构为:
包括缸体7、活塞9、密封圈10、空心状第一活塞杆5、空心状第二活塞杆11和用以控制油缸伸缩的控制回路;其中,
第二活塞杆11一端与缸体7内的活塞9相连接,另一端穿出缸体7;第一活塞杆5一端与缸体7相连接,另一端穿入第二活塞杆11;
第二活塞杆11与活塞9之间,第二活塞杆11与缸体7之间,以及第一活塞杆5与第二活塞杆1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0;
缸体7与活塞9之间形成活塞腔A4,缸体7、第二活塞杆11与活塞9之间形成活塞杆腔A2,第一活塞杆5与第二活塞杆11之间形成复合腔A3;
第一活塞杆5与缸体7相接的一端设有第三油口a3,活塞腔A4的腔壁设有第一油口a1,活塞杆腔A2的腔壁设有第二油口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90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