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疝气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1159.8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5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24 | 分类号: | A61F5/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疝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患有疝气病患者佩戴的疝气带。
背景技术
疝气,一般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形式。先天性疝气是由于胚胎时期的发育缺陷造成的;后天性疝气则时由于患者的腹部压力长期过高。过高的腹部压力会使腹壁肌肉弱化,导致腹腔内器官疝脱出来而患的疝气病。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治疗疝气的最佳方法是手术。疝气手术治疗的缺陷在于:费用较高,对于身体的创伤很大,而且容易复发。因此,有些患者选择不进行手术而采取使用疝气带治疗疝气。如图3所示,现有疝气带多是用布带或皮带缝制而成的,由腰带、裆带和压包等部件构成。
然而,现有疝气带有不足之处:其一,为了保证压包止住疝脱,通常会要求腰带、裆带系的紧一些。这样一来,患者的腰部、裆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阻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器部位。第二,患者的腰部、裆部长时间受挤压会导致潮湿、出汗,对皮肤伤害巨大,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更为严重。第三,现有的疝气带所采用的结构及材料都决定了,它无法抵御腹内突然产生较高压力而导致腹内小肠等器官疝脱出来。所以,使用现有疝气带的患者往往不住咳嗽、打喷嚏,也不能干重活、搬重物或是运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位疝气患者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皮肤无伤害、能够防止腹内压力突然增高时体内器官也不会疝脱出来的、使用方便、可靠的疝气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疝气带,它主要由止疝头、止疝夹和腰带组成,其中,所述止疝夹呈弧形,其前端向下弯曲并开有外螺纹,止疝头的内孔开有内螺纹,止疝头旋入止疝夹并由紧固螺母固定,腰带上具有多个腰带粘扣,其一端与止疝夹的尾端相连,另一端绕过止疝夹的前端并由腰带粘扣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仿人体结构,所用材料是根据需要采用刚柔结合的方式。柔软的松紧布腰带适应疝气患者一般状态下腹内压力不疝脱;而弹簧钢条制成的止疝夹可阻止患者咳嗽、打喷嚏或提取重物时腹内压力突然升高而产生疝脱风险。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疝气带可适应疝气病患者在各种状态下也不疝脱,真正实现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劳动或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最佳实施范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疝气带佩戴示意图;
图3是传统疝气带示意图;
图中:止疝头1、紧固螺母2、止疝夹3、腰带4、腰带粘扣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疝气带主要由止疝头1、止疝夹3、腰带4组成,其中,止疝夹3呈弧形,其前端向下弯曲并开有外螺纹,止疝头1的内孔开有内螺纹,止疝头1旋入止疝夹3并由紧固螺母2固定,腰带4上具有多个腰带粘扣5,其一端与止疝夹3的尾端相连,另一端绕过止疝夹3的前端并由腰带粘扣5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佩戴疝气带时取平卧位,将疝气带止疝夹3扣在患者一侧的腰胯上方,松开止疝头1的紧固螺母2,转动止疝头1,上下、左右移动止疝头1,使其对准患者的疝环扣、轻轻接触后扭紧固定螺母2并锁紧止疝头1,然后将腰带4绕到腹前从止疝头1的下方穿过,回扣到适当位置由腰带粘扣5实现固定,使疝气带系在腰胯松紧适宜即可。患者站立起身立刻止住疝脱,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劳动、运动,见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1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拍照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包括高压燃料喷射泵的燃料喷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