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面团滚压折叠并导出面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1663.8 | 申请日: | 2013-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黄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政精机(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3/02 | 分类号: | A21C3/02;A21C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面团 折叠 导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将面团自动挤压、然后滚压并连续折叠及导出面带在一个阶段一体完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包子、馒头等传统类主食的制作过程经历从手工搅面、杆面到利用压面设备替代传统人工的发展,虽然压面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同时解决了人工搅面、杆面的问题,但是现有压面设备还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压面设备在压面过程中需利用人工方式对面带进行反复折叠,不仅增加企业人力成本,耗费体力,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人工在折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现有压面设备的压面量少,耗时长,实用性能差,当市场需求量较大时需要通过增加设备来满足该需求量,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自动对面团滚压折叠并导出面带的装置,实现了将面团自动挤压、然后滚压并连续折叠及导出面带在一个阶段一体完成,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对面团滚压折叠并导出面带的装置,包括机座,于机座上装置前机台及后机台,前机台与后机台之间装置上输送带及下输送带;位于前机台内,上输送带及下输送带的一端顺序设置挤压滑轮组、第一压面滚轮组、面带导向装置、摇摆折叠装置及导出滑轮组;位于后机台内,于上输送带及下输送带的另一端装置第二压面滚轮组;
所述第一压面滚轮组的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于前机台两侧壁之间的第一上压面滚轮及第一下压面滚轮,所述第一上压面滚轮与第一下压面滚轮之间设置第一间距A1;
所述面带导向装置的结构如下:
包括对称设置并与所述前机台两侧壁活动连接的导向滑轮架,导向滑轮架上装置导面滑轮;位于导向滑轮架的外侧装置链轮,链轮与链条互为啮合,链条的一端与电磁阀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拉簧连接;
所述摇摆折叠装置的结构如下:
包括装置于前机台两侧壁之间的转动轴,位于转动轴的两端装置板,位于所述板之间设置互为对称并形成开口角的折面板;位于板的一侧还装置固定轴,固定轴通过偏心杆与马达减速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压面滚轮组的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于所述后机台两侧壁之间、直径相同并间隔设置的第二上压面滚轮及第二下压面滚轮,位于所述第二上压面滚轮及第二下压面滚轮之间设置第三压面滚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挤压滑轮组包括多个由高到低倾斜设置的挤压滑轮,挤压滑轮通过滑轮固定轴与前机台的两侧壁固接;多个挤压滑轮的轴心点连接线与上输送带之间形成的开口角度为25°~45°;
位于前机台上还设置操作控制面板,于前机台的外部还设置外接输送带;
位于后机台内,于上输送带的上方还设置撒粉机、电子感应器;
导出滑轮组由多个安装于导出滑轮架上的导出滑轮组成,导出滑轮架固接于所述前机台两侧壁之间;
导向滑轮架由两根互为垂直连接并一体成型的连接杆构成;
两折面板之间的开口角为30°~40°,位于所述折面板的表面还设置防粘面皮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面带导向装置,面带导向装置通过电磁阀驱动链条与链轮啮合并实现导向滑轮架的打开与关闭状态,从而进一步实现面带再次滚压或面带的导出,省时省力,快速方便。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挤压滑轮组,挤压滑轮组的滑轮轴心的连接线与上输送带之间形成的开口角度,使面团从较大体积受力并逐渐挤压成扁状,使第一压面滚轮组在挤压面团形成面带的过程中轻松、方便,并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压面滚轮组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摇摆折叠机构,通过在折面板3-5的表面设置防粘面皮带,有效的防止折叠过程中出现卡面的情况;通过马达减速机的输出端驱动偏心杆带动板摆动,使面带在摇摆中的折面板间形成连续折叠成形的“Z”形面带,大大提高了面带的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该摇摆折叠机构适用于硬度较高的面团。
4.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二压面滚轮组,通过第二压面滚轮组使具有重叠面的面带重新进行再次滚压,进一步减少面带的厚度,以满足客户需求。
5.本实用新型中前机台与后机台均可独立传动搭配运作,通过改变前机台与后机台的间距L、同时控制并调节上输送带、下输送带及机架之间的长度可满足了不同客户的生产需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节约了客户的投资成本,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政精机(无锡)有限公司,未经阳政精机(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1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