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1997.5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8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邓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威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卸 蓄热 转轮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转轮废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锅炉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废气,如若把这些高温废气直接排放掉将会把大量热量白白浪费掉,对于废热的回收,多采用旋转换热器进行热回收,然后把加温后的空气通入锅炉助燃,提高热的利用,传统的旋转换热器多为蜂窝式蓄热,有以下缺点:蜂窝式蓄热器内蓄热体不能拆卸、清尘,容易积尘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包括支架10和机箱11以及安装在机箱内的转轮体1、转轮驱动机构2、风路系统,所述转轮体1与转轮驱动机构2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风路系统与转轮体1连通。
所述转轮体1内由中心轴向外依次设置有中心孔1-1、分隔板1-2、外壳1-15,所述分隔板1-2与中心轴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分隔板环形均匀分布在转轮体1内与外壳1-15连接,每两块分隔板1-2与外壳1-15形成的空腔为蓄热球仓1-4,所述装卸料中心孔1-1内设置有蓄热球装卸机构9,所述蓄热球装卸机构9与转轮体1间具有旋转自由度,所述蓄热球装卸机构9内部设置有输送器,所述蓄热球装卸机构9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两分隔板1-2间隙相匹配的卸球活门9-4和装球活门9-5,所述蓄热球装卸机构9外端部设置有装卸口。
优选的,所述装卸口包括装入斗9-6和卸出滑道9-7,所述装入斗9-6设置在所述蓄热球装卸机构9的外端且斗口向上,所述卸出滑道9-7设置在所述蓄热球装卸机构9的外端且滑道口向下,所述 卸出滑道9-7设置有闸门9-8,所述输送器为螺杆输送器,所述螺杆输送器包括螺杆9-2和驱动机9-1,所述螺杆9-2与驱动机9-1轴连接。
所述蓄热球仓1-4内填充有蓄热球1-3。
所述机箱11上设置有排气口11-1和入气口11-2,所述排气口11-1与引风机6连通,所述入气口11-2与机箱11内部连通。
所述转轮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1-7和后端盖1-8,所述前端盖1-7和后端盖1-8与转轮体1间均具有转动自由度,所述前端盖1-7内侧的一半圆扇区上设置有高温废气扩散腔1-9,扩散腔上设置有废气入口3,所述前端盖1-7内侧的另一半圆扇区上设置有空气集流腔1-10,所述空气集流腔1-10上设置有空气出口4,所述后端盖1-8内侧的一半圆扇区上设置有废气收集腔1-11,所述废气收集腔1-11上设置有废气出口1-12,所述后端盖1-8内侧的另一半圆扇区上设置空气扩散腔1-13,所述空气扩散腔1-13上设置有空气入口1-14。
所述风路系统包括引风机6、送风机7、引风管5、送风管8,所述引风机6、引风管5、和废气出口1-12依次连通,所述送风机7、送风管8和空气入口1-14依次连通。
所述外壳1-15内侧还设置有保温层1-5、所述前端盖1-7和后端盖1-8与转轮体1间均设置有网板1-6。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拆简易卸出蓄热体,对蓄热体进行清洗后再使用,防止蓄热体积尘后造成仓内堵塞,保证气体流通畅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的结构主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的结构侧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的蓄热球装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的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的后 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的可装卸蓄热球的转轮废热回收器,包括支架10和机箱11以及安装在机箱内的转轮体1、转轮驱动机构2、引风机6、送风机7、引风管5、送风管8,转轮体1与转轮驱动机构2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导轮2-1和导轨2-2,导轮2-1与驱动机构2通过皮带连接,导轮2-1和导轨2-2相互咬合,引风机6、引风管5、和转轮体依次连通,送风机7、送风管8、和转轮体依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威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威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1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风炉烟气能量回收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铸造用玻璃纤维过滤网粘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