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式智能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2081.1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6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许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冠鸿远科技有限公司;许震;蔡书彩 |
主分类号: | H02B7/00 | 分类号: | H02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白凤武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智能 变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封闭结构的框架式智能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无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国内已经有数十年的设计、制造和运行历史,是十分成熟的代替常规二次变电站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公开号为CN201045743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底座、墙体、门和顶盖,其特点是,墙体有玻璃纤维钢筋混凝土制成,在墙体的外表面均匀排列多个棱形凸锥,所述的多个四棱锥布满墙体的外表面。这种箱式变电站因适宜接近负荷中心,大多安装于公众容易接近的现场,如城市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和居民住宅小区等。其以工厂预制和整体试验等优势有较强劲的发展趋势,但普通箱式变电站受当时技术限制还存在诸如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积等公用问题,而且其作为完成变配电功能所必须有的高低压柜和变压器等电器设备势必给环境甚至附近的人员带来一些干扰,如影响城市美化,遮挡视野,电磁和噪声干扰和内部故障时对人体的伤害等。这些与人类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要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日益受到重视。不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制约箱式变电站产品的应用。
普通箱式变电站的外壳应具有的功能至少包括以下功能的全部或部分:1.防止外部物体进入箱式站内部;2.防止雨水或其他液体进入;3.防止未授权的人员接近或进入箱式变电站;4.提供对操作者或接近它的普通公众防止发生间接电击的保护;5.在发生内部故障的情况下,能防止故障电弧对操作者或接近它的普通公众造成伤害;6.在标准规定的一般使用条件或用户要求的环境条件下,能够适应该条件,并有使内部微观环境达到该处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如控制温升、防止凝露、减少风沙危害等;7.符合当地政府和专业委员会对建筑的环保、安全的规定,如控制噪声和电磁场的强度、减少和杜绝环境冲突等。
采用全埋式变电站解决这些环境冲突是有效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技术措施。全埋箱式变电站是一种安装于地下的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它是由箱式变电站生产厂家在工厂内预装了全部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和其连接和控制装置,并经过型式试验验证了其基本配电功能和通风散热和防水性能后,并经过出厂检验合格后,运输到设备安装现场,直接埋于地下,然后连接进出线电缆,并经过现场交接试验后直接接入电网运行的变电站。其与地下配电室的区别是,它的所有部件均为工厂预制、安装和调试,现场施工量仅仅是挖坑、安装定位,连接进出线电缆和试验。
全埋箱式变电站的技术核心是设计满足更高要求的外壳。因为全埋箱式变电站的运行环境比地面更苛刻。全埋箱式变电站作为普通箱变的新的解决方案,除应具备普通箱式变电站特征外,还应该同时加强以下方面:1.强度:保证整体承载作用于主盖上的活载荷和恒载荷,其整体还具有抵抗在埋入地下以后静土和由在设备埋入旁静压产生的主动土压力;2.防水:比普通箱式站更严格的防水要求,因其工作周围可能不像雨水一样是短期的有水,其防水措施更加可靠;3.通风:在散热条件弱化的情况下,解决通风散热问题;4.安全: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国内外已经出现全埋箱式变电站的产品,这些产品部分解决以上问题,但是同时带来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这类全埋箱式变电站采用了地下配电室的原理,在将内部电器设备安装于地下后,采用风机强迫通风的方式解决散热问题,通过设置排水通道,将全埋箱式变电站的进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这些传统的方式,因依赖市政管网设施,在遭遇极端天气公共管网瘫痪时,容易造成变电站的突发事故。
传统的变电站需占地3亩以上,约2000平方米,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且建设周期在12月左右,工期时间长,更重要的是,传统变电站多数设备为敞开式,易潮湿、易脏污,对设备的操作、运行造成安全隐患,安全性能差。
因此,急需要一种占地面积小,同时满足隔热、防潮、防火、防盗的框架式智能变电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隔热、防潮、防火、防盗、防小动物、五面通风、全封闭钢结构的框架式智能变电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框架式智能变电站,包括:主变压器、第一配电箱、第二配电箱、保护控制器、支架、顶盖、支撑体,在所述支架和顶盖构成的空间内,所述支撑体设在左侧,所述主变压器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配电箱设置在支撑体上部,所述第二配电箱设置在支撑体下部,所述保护控制器设在所述主变压器前端,所述主变压器、第一配电箱和第二配电箱由电缆连接。
优选为,所述支架外侧设有侧板。
优选为,所述侧板上设有通风孔。
优选为,所述框架式智能变电站设有楼梯。
优选为,所述框架式智能变电站设有安全门。
优选为,所述第一配电箱是35KV配电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冠鸿远科技有限公司;许震;蔡书彩,未经北京金冠鸿远科技有限公司;许震;蔡书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20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