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频电热采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2497.3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巴骏辉;宋万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新兴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频 电热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频电热采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心抽油的中频电热采油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部分油田是属于稠油或高凝油。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稠油开采的难度。基本原理是通过向空心杆内孔下入整体专用电缆,经终端器使电缆和空心杆内壁构成回路,加单相工频交流电,加热电压350~700V分段可调,由于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加热电缆和被加热的空心抽油杆对稠油和高凝油的热传导实现加热降粘。从生产的角度看,该项技术在当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采集稠油的效率,降低了开采成本。
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1)加热效率不高。空心抽油杆单相工频加热技术与其它各种物理加热技术相比,确实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工频频率低,集肤效应差,实际上主要是利用阻抗加热稠油,感应的涡流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加热效率较低,耗电非常严重,每口井每天耗电在1500~2000kW·h。
(2)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大。由于该项技术采用单相交流电加热,实用功率一般为抽油机实用功率的3~4倍。将比例如此悬殊的两种负载接在同一三相电网中运行,显然会导致三相配电系统的不平衡。
(3)设备有效容量的利用率低。设备有效容量利用率是指设备的额定容量的实际利用率。单相工频加热装置变压器至少为120kW,抽油机电机配电变压器为100kw,设备总容量为220kw。可见,单相工频加热装置的设备有效容量利用率仅为40%左右。
(4)操作不方便。工频加热电源是利用工频移相叠加的方式,通过改变变压器绕组抽头来调节输出功率,功率调节不能连续;电压等级分接头的更换必须由专门的人员操作。
综合上述缺点,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对电网没有不良影响的安全方式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频电热采油装置,提高加热效率,对电网没有不良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频电热采油装置,包括交-直-交变频电路、检测与保护控制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隔离驱动单元、通讯单元、LED显示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为控制核心,单片机控制单元和检测与保护控制单元、隔离驱动单元、通讯单元、LED显示单元相连接;
所述的交-直-交变频电路包括不控整流单元、滤波稳压单元、PWM逆变单元,不控整流单元、滤波稳压单元、PWM逆变单元依次连接后与负载相连接;
所述的检测与保护控制单元包括电压检测、电流检测、温度检测,电压检测、电流检测对经滤波稳压单元后的直流侧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信号发到单片机控制单元;温度检测与负载相连接,对负载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检测信号发到单片机控制单元;
所述的隔离驱动单元与交-直-交变频电路的PWM逆变单元相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单元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为16位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提高了电源效率,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变频效率高,对电网无不良影响,充分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交流电压检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中频电热采油装置,包括交-直-交变频电路、检测与保护控制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隔离驱动单元、通讯单元、LED显示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为控制核心,单片机控制单元和检测与保护控制单元、隔离驱动单元、通讯单元、LED显示单元相连接;
所述的交-直-交变频电路包括不控整流单元、滤波稳压单元、PWM逆变单元,不控整流单元、滤波稳压单元、PWM逆变单元依次连接后与负载相连接;
所述的检测与保护控制单元包括电压检测、电流检测、温度检测,电压检测、电流检测对经滤波稳压单元后的直流侧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信号发到单片机控制单元;温度检测与负载相连接,对负载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检测信号发到单片机控制单元;
所述的隔离驱动单元与交-直-交变频电路的PWM逆变单元相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单元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为16位单片机。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新兴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鞍山新兴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2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