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光无源网络的光网络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4500.5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生;倪振华;陈瑜;陈志佳;林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欧忆智能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7 | 分类号: | H04B10/27;H04B10/8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源网络 网络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光无源网络的光网络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和设计工具的发展,愈来愈复杂的功能集成到单晶硅片上,SOC(System on a Chip,中文名是系统级芯片)正是在集成电路(IC)向集成系统(IS)转变的大方向下产生的。SOC的出现使集成电路发展成为集成系统,电子整机的功能可以集成到一块芯片中。
随着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
现有技术中,PON的光网络单元(ONU)一般主要由光源模块、BOSA组件及光纤分光组件等组成。ONU的功耗比较大,并且占用相当大的体积,价格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无源网络的光网络单元,它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廉、智能化程度高和功耗低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光无源网络的光网络单元,其特点是,包含:主芯片、电源模块、系统晶振模块、复位监测模块、系统掉电监测模块、光模块、系统空闲监测模块、异步串行通信接口、串行外设接口及以太网接口;
上述的主芯片分别与电源模块、系统晶振模、复位监测模块、系统掉电监测模块、光模块、系统空闲监测模块、异步串行通信接口、串行外设接口及以太网接口连接;
上述的主芯片、电源模块、系统晶振模块、复位监测模块、系统掉电监测模块、光模块、系统空闲监测模块、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出行外设接口及以太网接口集成设置。
上述的系统晶振模块还与系统空闲监测模块连接。
上述的光模块通过串行器接口与主芯片连接。
上述的串行外设接口连接有闪存。
本实用新型用于光无源网络的光网络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SOC技术,功耗很低;由于所有的模块集成到一个芯片体上,体积比较小,简化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可靠性,并且降低了成本;由于设有系统空闲监测模块,能够在系统空闲时进行休眠,系统进入低功耗状态,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由于设有闪存,防止系统在断电时丢失数据,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光无源网络的光网络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用于光无源网络的光网络单元,包含:主芯片1、电源模块2、系统晶振模块3、复位监测模块4、系统掉电监测模块5、光模块6、系统空闲监测模块7、异步串行通信接口8、串行外设接口9及以太网接口10;主芯片1分别与电源模块2、系统晶振模块3、复位监测模块4、系统掉电监测模块5、光模块6、系统空闲监测模块7、异步串行通信接口8、串行外设接口9及以太网接口10连接。主芯片1、电源模块2、系统晶振模块3、复位监测模块4、系统掉电监测模块5、光模块6、系统空闲监测模块7、异步串行通信接口8、出行外设接口9及以太网接口10集成设置。
主芯片1还集成有随机存储器、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完成系统的配置、管理及二层数据处理等功能。电源模块2给整个单元提供电能。系统晶振模块3还与系统空闲监测模块7连接,系统晶振模块3提供系统运行时间,系统空闲监测模块7可以监测主芯片的空闲时间,使主芯片在空闲时进入低功耗状态,当需要进入工作状态时,再将其唤醒。光模块6通过串行器接口与主芯片1连接。异步串行通信接口8,与控制台连接,供控制台操作和调试使用。串行外设接口9连接有闪存91,闪存91储存系统的程序及配置情况,掉电时不丢失数据。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欧忆智能网络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欧忆智能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4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回缩性血管支架输送系统
- 下一篇:速热增容节能电热水器内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