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集聚海洋波浪能的能量转换发电的工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4905.9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胡耀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耀林 |
主分类号: | F03B13/14 | 分类号: | F03B13/14;B63B35/4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李想 |
地址: | 45000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集聚 海洋 波浪 能量 转换 发电 工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海洋波浪能发电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集聚海洋波浪能与能量转换发电的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人类利用海洋波浪能发电是从上世纪开始的,特别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石油危机,各国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利用本地资源和寻找适宜廉价的能源上。到目前为此,世界上包括日本、英国、爱尔兰、挪威、西班牙、瑞典、丹麦、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在海上已建立了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但总体上看,在利用海洋波浪能发电的技术实现方法上,至今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具体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就目前各国在海上试验的情况看,据资料介绍:已投入运行的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普遍存在着采能效率低、灵敏度不高、发电功率小、发电品质差、投入资金量大、利用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等的缺陷。因而,有专家认为:波浪发电技术仍未达到普及的应用水准。
其二,现有的海浪发电装置,其工作基础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海岸或海底浇筑钢筋水泥基础设施作为海浪发电装置工作平台;另一类是利用标准船体作为海浪发电装置工作平台。这两类工作平台,前者存在耗资大和不可移动的缺陷,后者则不仅耗资大、太笨重,且还存在着抗海浪“击打”性能差的缺陷。
其三,现有的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均受到海洋波浪起伏并不稳定的困扰,因此,其所发出电的品质比较差。这种情况的一个后果是:给要求其电力应能平稳进入电网,带来了一个不易解决的现实问题。这种情况的另外一个后果是:不仅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安全利用海浪所发电能的态度,而且也直接障碍了人类大力推进开发利用海洋波浪能发电工作的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修建海浪发电装置工作平台工程量大、笨重,此种工作平台的抗海浪“击打”性能差。根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得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在海上自身自然形成的、轻便的、抗海浪击打性能强的集聚海洋波浪能及能量转换发电工作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集聚海洋波浪能的能量转换发电的工作平台,它包括一立方体杆架,立方体杆架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下横杆上设置有滑动孔;在所述的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设置能量转换装置。
在所述立方体杆架的两侧设置侧辅浮体和配重体。
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包括架设在立方体杆架上的至少24个能量收集小单元,每个能量收集小单元摄取海洋波浪起伏的势能和海洋波浪推进的动能,并将收集的能量通过媒介统一送至混压器中。
所述的能量收集小单元包括一个材料密度<0.91g/cm3的浮子和一个材料密度>7g/cm3的坠子,柱塞泵上部穿过坠子、浮子后连接在法兰上,柱塞泵下部滑动设置在立方体杆架的滑动孔中;所述柱塞泵内的中空柱塞泵杆穿过立方体杆架与导流管相通,导流管的末端与混压器相通。
所述浮子的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倒置圆台;所述的坠子为圆锥体;浮子下部的倒置圆台底面与坠子的上表面对接,且所述的圆柱体、倒置圆台、圆锥体同轴设置。
在中空柱塞泵杆的顶部设置逆止阀I,在柱塞泵泵体下端设置逆止阀II。
所述的混压器为一密闭腔体,其上设有与导流管相通的竖管,其侧面设有与调压器相通的输出管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能量转换装置采取诸多小单元集成模式漂浮于海面之上,并跟随海洋波浪一起上下浮动,因原理与结构使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安全度和可操控性,其关键部件又采取了圆柱与圆锥型的形体设计,故能够同时保证摄取海洋波浪起伏的势能和迎面而来的海洋波浪推进中的动能。
(2)能量转换装置的部件,采用的是防锈蚀复合材料,如塑钢等,能量转换媒介使用的是海水,属于就地取材,所以不仅环保、洁净、可持续,而且不愁资源,可以大大降低能量转换的运行投入。再者,能量转换装置与能量转换工作平台相辅相成,所选取的材质是最普通、最便宜、最耐用的普通材料,故其建造更方便、造价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耀林,未经胡耀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4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空气回收装置
- 下一篇:自动消声系统及具有该自动消声系统的发动机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