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质重金属浓度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4996.6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5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李大治;林兴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重金属 浓度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分析仪,尤其涉及水样的重金属浓度分析的水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水样中的重金属浓度的测量是水质检测中的其中一项重要的项目,用于反映工业污染的程度。对水质重金属的检测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取水样送实验室,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检测,但成本高、效率低、操作复杂,而且水样输送过程引起的二次污染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客观性。
因此,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的便携性的水质重金属浓度分析仪被提出。公开号10218366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然而,该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的重金属测量不够全面且精度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全面且检测精度高的水质重金属浓度分析仪,该仪器结构简单且可靠、所需维护量小,且对试剂的计量和输送更加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质重金属浓度分析仪,具体是:水样瓶和盐酸溶液瓶分别通过管道接于第一泵和第二泵,第一泵和第二泵通过第一主输送管道接入消解杯,消解杯通过第一吸取管及与该第一吸取管连接的管道接于第三泵,第三泵通过管道接于紫外线消解器的输入端,紫外线消解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接接入消解杯,消解杯的下端设有一废液出水口,该废液出水口通过管道接于第一电控阀,第一电控阀通过管道接于第一废液收集瓶,消解杯还通过第二吸取管及与该第二吸取管连接的管道接于第八泵,标液瓶通过管道接于第七泵,第七泵和第八泵通过第二主输送管道接入测量杯,测量杯内设有测量电极,测量杯的下部还设有搅拌器,测量杯的下端设有一废液出水口,该废液出水口通过管道接于第二电控阀,第二电控阀通过管道接于第二废液收集瓶,蒸馏水瓶、镀膜液瓶和电解液瓶分别通过管道接于第四泵、第五泵和第六泵,第四泵、第五泵和第六泵通过第三主输送管道接入测量杯,所述的第一泵、第二泵、第三泵、第四泵、第五泵、第六泵、第七泵、第八泵、第一电控阀、第二电控阀、紫外线消解器、测量电极和搅拌器均电连接于PLC单元的端口。
优选的,所述的消解杯的上端还设有溢流出口。
优选的,所述的测量杯的上端还设有溢流出口。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器是电磁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泵、第二泵、第三泵、第四泵、第五泵、第六泵、第七泵和第八泵是蠕动泵。
优选的,还包括一触控屏单元和控制板,所述的触控屏单元电连接于控制板,所述的PLC单元也电连接于控制板。
本实用新型的水质重金属浓度分析仪具有以下优点:采用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方法实现重金属浓度测量,其整体结构简单且测量稳定;采用了蠕动泵作为试剂和水样(包括校正液)的计量和输送,计量重复性误差极低;采用加热块及流通池原理,可以实现连续自动测量,提高测量分析效率;通过PLC单元实现PLC控制和触控屏单元触摸操作,确保对各项功能的控制和与操作者的对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质重金属浓度分析仪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水质重金属浓度分析仪,具体是:水样瓶12和盐酸溶液瓶11分别通过管道接于第一泵P1和第二泵P2,第一泵P1和第二泵P2通过第一主输送管道接入消解杯2,消解杯2通过第一吸取管21及与该第一吸取管21连接的管道接于第三泵P3,第三泵P3通过管道接于紫外线消解器4的输入端,紫外线消解器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接入消解杯2,消解杯2的下端设有一废液出水口202,该废液出水口202通过管道接于第一电控阀F1,第一电控阀F1通过管道接于第一废液收集瓶17,消解杯2还通过第二吸取管22及与该第二吸取管22连接的管道接于第八泵P8,标液瓶13通过管道接于第七泵P7,第七泵P7和第八泵P8通过第二主输送管道接入测量杯3,测量杯3内设有测量电极31,测量杯3的下部还设有搅拌器32,测量杯3的下端设有一废液出水口302,该废液出水口302通过管道接于第二电控阀F2,第二电控阀F2通过管道接于第二废液收集瓶18,蒸馏水瓶14、镀膜液瓶15和电解液瓶16分别通过管道接于第四泵P4、第五泵P5和第六泵P6,第四泵P4、第五泵P5和第六泵P6通过第三主输送管道接入测量杯3,所述的第一泵P1、第二泵P2、第三泵P3、第四泵P4、第五泵P5、第六泵P6、第七泵P7、第八泵P8、第一电控阀F1、第二电控阀F2、紫外线消解器4、测量电极31和搅拌器32均电连接于PLC单元(图未示出)的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4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