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氮除磷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7031.2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玲;李伟;李占日;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3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脱氮除磷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的A2/O 工艺呈厌氧-缺氧-好氧的布置形式。好氧池即曝气池的功能是多重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都是在该反应器内进行的。A2/O 工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污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同时获得氮、磷的高效去除,阻碍着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
一般而言,要同时达到氮、磷的去除目的,污水中碳氮比至少为4.5。当污水中碳源低于此要求时,由于该工艺把缺氧反硝化置于厌氧释磷之后,反硝化效果受到碳源量的限制,大量的未被反硝化的硝酸盐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反硝化菌会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消耗进水中有机碳源,影响厌氧产物PHB的合成,进而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影响到后续除磷效果。有时甚至会导致聚磷菌直接吸磷,最终影响到整个营养盐去除系统的稳定运行。反之,如果好氧段硝化作用不好,则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段的硝酸盐减少,改善了厌氧段的厌氧环境,使磷能充分地厌氧释放,所以除磷效果较好,但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硝化不完全,致使脱氮效果不佳。
A2/O工艺污泥系统的污泥龄受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好氧池,因自养型硝化菌比异养型好氧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小得多,要使硝化菌成活并成为优势菌群,则污泥龄要长,经实践证明,以20d~30d为宜。其次,A2/O工艺中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排出磷浓度含量较高的剩余污泥而实现的,如贮存时间过长,则每天排出含高磷的剩余污泥量太小,达不到较高的除磷效果。同时过长的污泥龄会造成磷从污泥中重新释放,降低除磷效果,因此除磷要求的污泥龄为5d~8d。
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艺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经历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这对于除磷是不利的。
百乐克工艺是基于延时曝气的多级A/O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百乐克工艺是利用曝气链的交替曝气/不曝气而形成缺氧区和好氧区,由于缺氧区和好氧区未严格分离且距离较近,随着水的流动及曝气链的摆动,好氧区中的氧气易带入缺氧区,较难形成一个溶解氧浓度极低或缺氧的环境,因此百乐克工艺虽然有一定的脱氮效果,但要达到稳定的脱氮效果尚有一定难度。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会加大运行成本,另外由于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饱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氮除磷效果强化的脱氮除磷水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脱氮除磷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和多级A/O池,所述多级A/O池悬挂有多组平行设置的悬浮链曝气装置,所述悬浮链曝气装置包括通气链、软管和微孔曝气头,所述软管连通所述通气链和微孔曝气头,所述通气链的两端通过钢丝绳牵引固定在多级A/O池的侧壁顶端,所述多级A/O池的末端池底设置有底部排泥管,所述多级A/O池的外部对称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进口端与多级A/O池的侧壁上部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出口端与多级A/O池的后壁连通,所述底部排泥管的两端与所述连通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多级A/O池的后壁上部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厌氧池的前壁上部设置有溢水槽,所述溢水槽与进水管和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缺氧池和多级A/O池之间的池壁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厌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和缺氧池与多级A/O池之间分别通过连通孔连通。
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的数量均为两个,并构成两组并联的厌氧-缺氧处理单元。
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置有低速推流搅拌器。
所述硝化液回流泵为靠壁式回流泵。
所述出水槽设置有调节堰板。
所述溢水槽设置有盖板。
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排水坑,所述排水坑连通有放空管。
所述多级A/O池为土池。
所述厌氧池与缺氧池通过二者之间的池壁与侧壁之间的预留缝隙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7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叠式冷力循环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L型端子焊接模具